而且年代越久遠瓷石給人的粘稠度越淡,對然差異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但是這種差異絕對是至關重要的。
透視眼第五次開啟。
第四堆中的一個瓷石顆粒內部結構很快完全顯現在了林躍面前。
這次林躍直接去感受粘稠度,其他的完全放到了一邊。
粘稠度……粘稠度……
林躍心中默唸,越心卻越感受的越慢。
突然林躍身心俱震,臉上露出了狂喜的神色。
變淡了!!!
林躍此刻已經無法用言語形容自己的心情了,誤打誤撞竟然知道了瓷石隨年代的差異。有了這個差異對照著濃淡就可以判定是哪個年代的。
不過前提是記住這些濃淡。
林躍現在還沒有想這麼多,他現在為自己的發現感到高興,如果將自己的發現用到瓷器鑑定上就可以讓自己少丟師傅的人了。
再配合著自己的瓷器知識,說不定能在瓷器的鑑定中無往不利。
很快林躍表情就凝固了,隨即恢復了正常,不過他的心還依舊“砰砰”的劇烈跳動著。
他相當高了自己另外一個師傅,常泰。
修心!!!
冷靜下來的林躍開始思考起眼前的問題來,如何利用這個粘稠度的濃淡來判斷。
粘稠度的濃淡即使能感覺出來也不是那麼容易記住的,更何況還要一一對號,這麼多朝代這麼多皇帝怎麼記?
不僅如此有的皇帝只當了幾年或者幾天的,瓷石的變化未必就那麼明顯,雖然這麼短的時間產出的瓷器價格相差不大,但是對於瓷器鑑定來說差幾年都是不可饒恕的錯誤。而且如果是在一個大場合鑑定,這樣更是丟人。
這次瓷器鑑定比試不知道會是怎麼比,如果指著一件瓷器說年代這樣說好辦也好辦,說不好辦也不好辦。
如果確定年代就難辦了,如果說哪朝哪個皇帝這樣就好辦很多。
多準備一些也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