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趙忠追根究底的盤問,伏湶並未驚慌。
“這三人是我和王大郎的好友,家裡也是楚州各地的村民。平日裡,我們都在運河上闖蕩,幫人看押貨物。這次正好行船路過河下古鎮,我和王大郎便帶了他們,過來鎮子裡面轉一轉。未曾想我們剛到了這裡,就遇到四位端公了。”伏湶當場編了一套七分真,三分假的謊話,應付著趙忠。
謊言的最高境界,就在於此。
七分真,讓別人更能相信;而三分假,卻是讓別人很難分出真假。
趙忠聽了伏湶的話,卻是找不出什麼毛病出來,但還是有些狐疑。
“最近運河上面,出了人命大案,楚州巡檢司的官兵都被害了。上官有令,嚴查過往人員。”
“既然你們全部都是楚州本地人,那我也不難為你們。只要你們說下姓名和家中情況,說清楚家裡地址,讓我們登記就行了。”
“上官命令如此,希望你們不要計較。”
為了確認伏湶等人沒有問題,趙忠又詢問了伏湶手下,除了王大牛之外的,另外三個非河下古鎮出生的青年人的各自的情況。
言語之中,趙忠由於沈密的關係,略顯客氣。
不過,趙忠卻是並沒有真的對三人客氣,依舊細問三人的具體情況。
“小人韓齊,見過端公。小人家裡是楚州淮陰馬頭村的。屋子就在韓信受辱的那個胯下橋旁邊,橋下就是胭脂塘。家中尚有老母和大哥、大嫂,以及他們生的一個小哥兒。”
“小人步臨湘,見過端公。小人家裡也是是楚州淮陰人,家中尚有老父母和二哥。”
“小人陳堂邑,見過端公。小人家裡是楚州金湖人,家中至親早喪,再無他人。”
面對趙忠這個衙門公差的詢問,另外三個出身寒微的私鹽販子,明顯十分拘謹,而且語氣裡面,把他們的身份姿態,放得很低。
這讓得趙忠看他們的樣子裡面,明顯多了幾分輕視,暗道難怪伏湶年紀輕輕的,看著就像是那三個比他年紀大不少的青年的老大。
就伏湶說話時候,在他面前不卑不亢的氣度,就不是這三個青年能比的。
而且,就是言語文化上,伏湶自稱時,用的“小可”,也比這三人的“小人”,用得高階,讓趙忠覺得伏湶起碼讀過書,不像這三個青年粗鄙。
雖然“小可”和“小人”都屬於自謙的稱呼,但小人就是沒文化的人市井之人,才會用的,但凡讀過書的文化人,都不屑於這麼自稱。
畢竟,這年頭,罵人的時候,也會用“小人”來罵別人,這對於很多自詡文儒雅士的文化人來說,自謙稱呼本人為“小人”,總覺得怪怪的。
因此,趙忠從三人的自稱和他們的名字上面,一眼就看出這三個青年,確實是生活在鄉村裡的人,沒見過多少世面,文化素質低,讓他心裡不由得對這三人多了幾分瞧不起。
“確實都是楚州口音!說的地名也對,應該是楚州本地人無疑。”趙忠隨後點了點頭。
“捕頭,既然他們的身份都沒有問題,那我們就放他們走吧!”沈密此時到趙忠身旁詢問。
他知道趙忠調查案子的性格,明白趙忠一直打破砂鍋問到底的話,會讓被詢問者不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