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能量反應室設計而來的能量反應爐,自然沒有辦法打破這一點。
雖說這個世界上沒有百分百的能量轉化,但是這個效率在肖恩看來,依舊實在太低太低了。
這難不倒肖恩,後面還有一系列手段等著呢!
能量反應爐可是蒸汽鍋爐式的,周圍密閉式結構中,還有這大量的水。
那些不在利用範圍內的熱量,會讓水沸騰。
毫無疑問,水在沸騰的過程中,又有一部分能量以火屬性和水屬性術法能量的方式被能量反應爐吸收掉,轉化利用率依舊保持在百分之二三十左右,不過這屬於百分之五六十中的百分之二三十了,已經開始遞減了。
這便是第二部分,蒸汽爐。
剩下的過半能量也沒有全部浪費,而是以蒸汽的方式,轉化成了機械動力。
按照肖恩的設想,機械動力帶動的最佳裝置當屬發電機,所有電力以術法能量的方式儲存起來,從而達到能量最大儲存利用的目的。
但是很遺憾,對目前得永夜軍領來說,發電機還有點過於高階,暫時製造不出來,只能當成未來的發展方向。
現在另一端帶動的是過渡產品——風車。
它屬於能量反應室的第三部分,會有一部分能量以風屬性術法能量被能量反應室吸收掉。
這些風車並不是對著空曠土地直吹,而是處在密閉式房間中——粉塵室,這是能量反應室的第四部分。
聽名字便知道了,裡面填充著大量粉塵,被風車吹動,變成了風沙,在這裡反覆鼓動。
這個過程中,會有少量的風屬性術法能量和大量的土屬性術法能量被能量反應爐給吸收掉。
火與水、風與土之間的密切關係,在這個過程中被體現的淋漓盡致。
它們不僅相剋,而且還相生。
一連串下來,燃燒物燃燒過程中產生的能量,已經被利用了七七八八。
有三成半會轉化成火屬性術法能量。
有兩成會轉化成水屬性術法能量。
有一成會轉化成風屬性術法能量。
有一成會轉化成土屬性術法能量。
七成半的能量利用率,在當前條件下,已經相當不錯了。
而且能量反應爐一旦建成了,燃燒轉化只是一部分,當內部術法能量開始運轉的時候,會形成強大吸力,汲取著大自然中所有自然能量變化的一部分,無論是風吹、下雨、雷鳴、電閃、熱量等等。
反正所有能量到了這裡,都會雁過拔毛。
包括太陽暴曬產生的光影,也會有一部分被以光屬性和暗屬性的方式儲藏起來。
相比起燃燒轉化的能量,能量反應爐自主運轉過程中吸收的術法能量雖然效率慢了一點,但是貴在沒有汙染和消耗,一旦推動開,便處於二十五小時運轉狀態,常年不帶停止運轉的永動機性質。
等到能量反應爐建成,有了相應的術法能量儲存結構後,朵瑙江沿岸的水車便可以充分的利用起來了,它們的能量同樣可以轉化成術法能量。
事實上,即便是擁有了能量反應爐,水力發電站依舊是永夜軍領未來的大趨勢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