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這麼做不僅摟那些腐壞份子,一些好人也會被捲入其中,容易傷了他們的心。
很多時候,整風運動不是上面想搞,而是下面的人做的太過分了,不得不出此下策。
這種方法,治標不治本。
好了傷疤忘了疼,同樣也是人的通病。
只要那個巨大的誘惑之源還在,早晚會有人忍不住伸手去撈。
等到堵不住,所有人都變成蛀蟲的時候,也是這個體系分崩離析的時候。
當初種花家的國有企業是真的不賺錢、沒有市場競爭力才私有化的嗎?
這種原因或許有,但是少之又少,更多的是國有企業的利益,被那些蛀蟲。不擇手段,生生掏空了。
肖恩並沒有坐等自己領地這種狀況繼續惡化,而是三管齊下。
隨著永夜軍領經濟騰飛,手中財力出現了富裕,各行各業的薪酬,也在不停提升,儘可能延緩他們的這種不滿,同時也加強思想方面培養,為這種體系持續續命。
相信在強硬態度和經濟監察院有力監察下,未來二三十年內,還不至於徹底崩壞,永夜軍領的民風現在還淳樸的很。
另一個就是鼓勵私人工廠、私人企業的出現。
在領地工廠、領地商隊中,覺的憋屈,嫌棄賺錢少的,你完全可以選擇出去單幹,只要你不是試圖從領地工廠或者商隊中搞利益輸送,或者違法亂紀,永夜軍領整體政策是扶持的。
現在是賣方市場不假,各種商品供不應求,但是永夜軍領必須為以後考慮。
經濟發展就像是滾雪球,有了足夠的資本後,將會越滾越大,等商品開始富裕的時候,就需要有人出去拓市場了。
這些單幹的商人們,就是最佳人選。
要是永夜軍領擁有足夠多的商人,肖恩還用得著利用花語高原的糧食商人去開拓花語高原這片市場嗎?
他們只需要稍微的調整一下軍領中的鼓勵政策,比如走花語高原一線價格優惠,便有無數商人蜂擁而去,為永夜軍領打頭陣。
到時候財富一點都不外流,會被他們全部帶回永夜軍領,然後繼續投資擴大生產,領地相應稅收也會跟著上來。
這是一個良性迴圈。
經濟入侵、經濟掠奪,那些個體商人比軍隊好用。
歸根結底,還是永夜軍領成立時間太短,戰略佈局還沒有徹底完成,各方各面還沒能跟上來,他們未來要走的路,還無比漫長。
在永夜軍領從上到下忙的團團轉的時候,肖恩反而顯的比以前要清閒了許多。
這就是他一開始追求完整制度帶來的福利。
所有部門,各司其職。
所有將士,各按其命。
所有領民,各守其崗。
他只需要掌握好大方向便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