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這艘千料廣船則用鐵梨木,此木用於船上勝過杉木,松木,而且更堅固。戚繼光曾說若廣船與福船相撞,福船必然散架。當然廣船作價肯定也是貴過福船許多。
林延潮仔細看這千料廣船,上面寫著一個運字的旗號。
這船上軍字號為軍造,民字號為民造,運字號提舉司造。
明朝不許民間私自打造千料以上大船,若是這艘千料大船上掛是民字號,那麼梅侃早就被扣下來了。
而當年鄭和下西洋的寶船,則據說都是兩千料大船,實在令人不可思議。
除了這千料廣船,其餘多是運軍與民早的四百料鑽風海船。與倭寇相比,四百料海船即相當於他們的安宅船,至於千料大船則相當於大安宅船了。
當然這料,不是指載重,而是造船所用木料。
以遮洋總的千料福船而論,用杉木三百零二根,慄木兩根,雜木二十根,其餘釘,桐油,船麻等等。
而四百料鑽風海船,用杉木二百二十八根,船心木兩根,鐵力木(鐵犁木)船舵兩根,雜木六十七根,還有其他附著之物。
四百料船長近三十米,在林延潮看來已是龐然大物了,倭國之人甚至必須冠於安宅二字,更將五十米以上稱之大安宅,然而鄭和下西洋的寶船據說長達一百五十米以上,到時候不知他們是如何心情。
現在蓬萊水城裡密密麻麻的海船正透過水門揚帆出海。
船頭之上可謂旌旗招展,東南風吹得人更外舒服。
天色晴朗之極,一眼望去萬里無雲,海濤波瀾不驚,在日光之下海面上更是綻起了萬道金光,坐在千料廣船上的林延潮感覺如履平地般舒適。
四百料海船可載千石以上,每船水手十五六人,此外還有護航的登州水軍,數百艘的大中船從登州劈波斬浪駛向大洋,這一幕浩浩蕩蕩,沒有言語可以形容。
即便是林延潮望此也是心情激盪。
此時此刻他率領這一支龐大的艦隊前往朝鮮,送去徵倭明軍最急需的糧草。
而林延潮赴朝這一條海路走得就是歷史上登州給東江鎮輸餉的餉道。當時毛文龍設鎮東江,朝廷要毛文龍不僅要養兵還要養投奔他的遼民。
於是毛文龍向朝廷提議招商引資,乞開海禁,同意登萊的商人到皮島來與朝鮮貿易。
天啟三年,朝廷答允在東江鎮開市,於是東江鎮當時成為了海上貿易中心,養活了幾十萬百姓。
不過後來東江鎮經營不善,又欠下商人幾十萬兩銀子。
從登州出海,抵至皮島時,明軍的糧船艦隊在順風順水下僅僅用了三日。
從劉綎部下士卒的神情可知這是何等不可思議之事,
皮島現在【網】沒有什麼人煙,但位置卻極重要,深入北面就是定遼衛的治所鳳凰城,而再航行十餘里,即可到達朝鮮平安北道的宣川,鐵山二郡,這二郡漢人很多,毛文龍當年就在這裡大力屯田養兵,對明軍而言這裡可謂有著良好的群眾基礎。
朝鮮義州,明軍大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