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就是天津,登萊,遼海兵道之上轄一巡撫,然後開幕府宿重兵鎮守,仍歸薊遼總督節制,你看如何?”
劉東星聞言思索片刻,立即道:“此計大善。但是能成嗎?”
林延潮笑了笑道:“本經略以為至少比另設順天巡撫有把握,只是誰來上疏投文呢?”
劉東明立即道:“下官願意上奏朝廷。”
林延潮點點頭道:“那好吧,本官幫你敲敲邊鼓,但別報太大希望。”
劉東明大喜道:“經略大人真是下官的再生父母啊!”
林延潮笑著道:“言重了。”
然後劉東星是欣喜萬分地離去。
林延潮望著劉東星離去的背影,也是深感欣慰,然後回到案頭上又寫起奏章來。
第一封奏張當然是天津屯田,籌餉充實海防策。
第二封則是禁止天津,閩浙硝黃出海,任何海船載有此物,一律嚴辦。
寫完了這二疏已是半夜三更,林延潮十分疲乏,這才上床。
第二日林延潮視察軍營,檢閱了劉綎的兵馬,還有天津的標,正二營,以及水師陸兵。
林延潮先看標,正二營,這標營是保定巡撫親兵,隨著劉東星移駐天津。
正營則是當地募軍,也是最拿得出手的人馬。
林延潮早就欲知這個時代明軍部隊的戰力,審視之下發現既沒有後世時對陣後金時那麼不堪一擊,也沒有平倭時戚家軍傳得那麼無敵。
操練之時,這兩營募兵士氣倒是昂然,只不過器械沒有齊備,火銃,滅虜炮等多有短缺,至於行伍操練時隊伍倒也看上去整齊,只是在練習刺殺時技藝未精。
大體說來就是操練不差,兵員素質也還不錯,只是缺少殺伐之氣,以及上陣經驗。與入朝那四萬精銳是比不上了,但守備地方尚可,至於離境數千裡擊敵就有些不足了。
林延潮又問正營餉銀,得知每名士卒月支銀不過八斗,還有兩個月是折色,月銀也僅三錢兩分。聽到這裡,林延潮就有些理解了,當時募軍,如以入朝的吳惟忠部是一兩五錢。
如此天津營的兵餉就十分微薄,難怪地方官一個勁的向朝廷要錢。
林延潮權衡了一番後,都將這些寫入給朝廷的奏章之中。然後林延潮再三嚴厲告誡將領們切勿剋扣士卒軍餉,濫佔役夫,否則定不相饒。
接著林延潮又視察運軍,但見有五百多艘運船,一次可運載二十萬石的軍糧,船上水手有七八千人,但是大多不識水戰,運輸糧秣還行,一旦遇到倭軍戰船估計就要抓瞎,所以肯定還是要調閩浙慣戰的水師入津方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