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大明文魁> 一千兩百六十九章 方略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一千兩百六十九章 方略 (2 / 3)

石星誤會了林延潮的意思,當即道:“我也是如此以為,現在朝廷在寧夏用兵,我決定讓朝廷拜中軍都督府僉事,名將李成梁之子李如松為帥督師平叛寧夏。但對於朝鮮的倭寇,我先派此人以詐計說和,得以緩師,等寧夏一平,再興大軍伐之。”

林延潮對石星此見發自內心的佩服:“石公高見。”

石星點淚彈哦圖道:“我要使倭賊先確信,必須有三寸不爛之舌之人出使方可,以我觀之此人可為蘇秦張儀也。”

林延潮道:“石公,我近來讀三國演義,裡面諸葛孔明舌戰群儒時有云,蘇秦佩六國相印,張儀兩次相秦,皆有匡扶人國之謀,蘇張並非如此誇辯之士啊!”

石星不以為然道:“詐和倭寇而已,哪裡真要蘇秦張儀,我只是比方而已。那麼林公是否已經認同石某之謀,明日一併如此回稟陛下?”

林延潮心知勸不服石星,於是想了想先問道:“石公這一次平叛寧夏打算用多少錢?”

“錢糧之事自有楊司農主之。”

林延潮道:“國家謀劃大事,不可不計錢財。去年國用已是入不敷出,今年寧夏之變再起,戶部更是艱難。”

“若是石公欲平定東事,要是能一戰而克最好,若是不能將泥足深陷,萬一戰戰停停,那麼就勞師糜餉了。”

石星道:“吾正有此慮,故而以少兵援朝,萬一不勝徒漲倭寇士氣,必須調大兵討之,方能一鼓而下。故而我以議和拖延時日,一來先平定寧夏,二來從各鎮調集精兵強將。”

林延潮點點頭道:“石公真是深思熟慮,但我仍有隱憂,之前我問鄭昆壽倭寇兵力虛實,他稟告說在忠州之戰,朝鮮精銳八千騎全軍覆沒,而倭寇不過傷亡數百人。”

“僅此一事可知倭寇並非尋常之敵,特別是鄭昆壽還言說倭寇火器甚是厲害,這一點還請石公萬萬重視啊。”

石星不以為然道:“這不過朝鮮請兵的誇大之言罷了,再說薊遼二鎮之兵向為天下之雄,剿滅倭寇不過易如反掌,怎麼會有泥足深陷之事呢?”

林延潮見石星很有自信,也不再多說了,說了就惹人煩了。

於是林延潮道:“石公所言,林某並非反對,但是為了萬全之策,我們還需有另一手準備。這大軍征伐,莫過於糧道。今年朝廷已允行海漕之策,若我軍在朝鮮平壤王京相持,走海運那麼糧餉可源源不斷濟之。故而石公還請你在登萊設一鎮,既是作為海漕中轉之所,也為將來海漕糧道之用。”

石星聽林延潮之言,露出了認真思考之色,去年廷議他曾大力反對過林延潮此議,現在重提此事,不是自己打自己臉嗎?

但是天子要自己與林延潮二人聯名上奏,所以自己還必須給他幾分面子。

最後石星道:“好吧,明日我當以此奏明天子。”

次日,石星林延潮二人聯名上奏。

一是先派使者入朝安撫朝鮮國王,並撥給部分軍糧。

二派兵分屯鴨綠江南北,一路過江至義州護衛朝鮮王室。一路在江邊駐紮保衛國境。同時也在做好隨時讓朝鮮國王過江的準備,在遼東擇地給朝鮮設定流亡政府。

三派使者過江,試探倭寇虛實,同時責以大義,令倭寇退兵,否則大明將興兵討伐。

這第三條是明面上的,也是給朝廷眾大臣們看的。但細節林延潮與石星另行解釋,派使者過江就是議和作為緩兵之計的,等到寧夏平定後,再掉過頭來剿滅倭寇。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