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廳裡爭論時,河南巡撫臧惟一正從正堂走來。
開封糧價居高不下,商人囤積居奇,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這是他新任巡撫後,遇到的第一件難事。
若是處理的不好,很容易步前任楊一魁的後轍。
但是他新官上任,最忌諱的也是貿然行事。所以他先謹慎地聽取了解各處官員的意見,然後再做一個決定。
只要熬過了這青黃不接的兩個月,待夏糧豐收或是賈魯河疏通,那麼就能解決這燃眉之急。
但是這青黃不接的兩個月如何渡過,或者不引起各方面的民亂,成為了擺在臧惟一眼前的當務之急。
現在他去廳裡,正是藉著這一次官員來參的機會,要聽一聽下面官員的意見。
這新任開封府知府,聽說在山東還挺有政績,自己來河南赴任前,河道總督李子華還在自己面前稱讚過他的才能。
但是到底如何,今日臧惟一還是要眼見為實的好。
眼下來他至廳外,就聽得裡面說話聲很大。
他走到門口停下腳步,卻聽裡面單知府與一位'林府臺'說話。
臧惟一不由對身旁的下人問道:“這林府臺是何人?”
一旁下人連忙給他奉上名帖。他看了手中的大紅貼子,心道,原來是他。
林延潮的名字,他當然是聽過。
他任順天府尹時,林延潮雖已被貶離京,但之前他擔任光祿寺正卿時,卻與林延潮有過數面之緣。
當年林延潮在經筵上,大殺四方,舌戰群儒,將曾省吾等一干人駁得如何顏面掃地,臧惟一是親眼見過的。
眼下他聽說單知府要與林延潮坐而論道,爭議政事。臧惟一頓時來了興趣。
他抬了抬手示意手下不要稟報,自己就在站外門外先聽一聽。
而廳內。
單知府將本是畫著美人圖的摺扇一合,方才面上那份和氣盡數不見,一瞬間可謂鋒芒畢露。
他是吳中人士,為官之前,師承大儒羅欽順。
明朝時,三學鼎力,分別是理學,心學以及氣學。
羅欽順當年是可以與王陽明比肩的大儒,仕途上官至吏部尚書,也是位極人臣,他所傳承的氣學來自北宋名儒張載。
氣學與事功學都有相近的地方,都主張不可'離氣言理,要在氣中求理',氣是天下之本原,理不過是一'氣'而已。
在單知府看來,林延潮的什麼事功學,不過是氣學之皮毛。
至於林學裡所講的,義利合一,理氣一體,遠遠不如氣學的'理一分殊'來的精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