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17歲,當時還在讀高二,成績不好也不壞。
經常躲在被窩裡看網路小說,《將夜》真特麼的好看;經常尋思著隔壁班的女文娛委員,長得真漂亮,苦惱著零花錢不夠用。
當時的國家,已經是這個星球第二大的經濟體。
20號戰鬥機已經首飛兩年,從不擔心會遭到外敵入侵,哪怕是山姆大叔家;甚至還有些巴不得鬼子打上門來,那就老賬新賬一起算了。
淞滬會戰時期,那些人的17歲,他們成績很好,已經能算得上高階知識分子,畢業後已經能找到一份體面的工作。
他們卻走出了學校,大聲對著民眾們呼喊,只為團結當時貧弱國家的所有力量,讓這個延綿了數千年的文明不至於滅亡。
又或者直接棄筆從戎端上了步槍,親自守護著這塊土地……
……節選自胡彪日記合集《胡說》……
當向團長帶領著算上一眾輕重傷員,數量上都不足150人的804團官兵,渡過了蘊藻浜,一路退到了大場鎮時。
忽然之間,在一聲‘向團長’來了的聲音之中。
一群穿著西裝和長袍、裙子,男男女女足有一二十人之多,他們手裡分別拿著紙筆,又或者是照相機圍了上來。
其中一個燙著時髦捲髮的年輕漂亮女子,居然是衝到了最前面。
看到了走在最前面,有著中校軍銜的向團長頓時眼前一亮,用著軟綿綿的吳儂軟語開口問道:
“向將軍你好,我是中央通訊社的戰地記者曼麗。
想要找你採訪一下在頓悟寺一戰,你和804團的弟兄們是用何種方式,才打出這樣一個漂亮的戰果?”
聲音才是落下,都不待向團長反應過來。
稍後位置上的一個戴著眼鏡,穿著長袍的男人也跟著問了起來:
“向團長,我是《救亡日報》的記者小田,能不能給我們介紹一下你們與鬼子激戰的更詳細情況?”
到了這個時候,向團長才反應過來。
民國這年頭記者的含金量和影響力,可不是後世所能比擬,他自然是絲毫不敢大意。
向著周邊看了一圈下來後,心中已經是有了主意;先是讓手下一個營長帶著804團剩餘兄弟們,繼續執行各種安置事宜。
該送醫院的送醫院,不用送醫院的也找地方住下埋鍋造飯。
不過不知道是什麼打算,讓朱聰這個胡彪的勤務兵給留了下來。
接著,開口對著一眾男男女女說道:
“各位新聞界的朋友,這裡也不是什麼接受採訪的好地方;那邊就是我們134師的臨時師部,不如去那邊找個地方再進行如何?”
對於向團長的說法,眾人自然是沒有絲毫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