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理說,像這樣入圈的場合,黑洞應該全員到場的,但樂樂正在忙著補習,巴圖回老家操辦草原音樂節去了,青松雖然沒事兒,但叫他來也沒必要,曹吾便自己過來了。
不過大家也沒什麼意見,畢竟黑洞又不靠著京圈兒吃飯,而且曹吾是黑洞的核心,有他在,黑洞也就相當於在了。
吃完了飯,大家便上到了樓頂陽臺,一邊喝茶一邊聊天。
關於建立三大國際獎項的訊息到目前為止還在由高層進行商議,而在座的幾位都已經開始開始商量蛋糕怎麼切了。
這就是資源的力量。
雖然在場的人很多,但真正能說得上話的卻不多。
崔康算一個,王碩算一個,姜韞算一個,剩下的就是曹吾了。
雖然他的年齡最淺,也是今天才正式加入這個圈子,但論國際影響力,在座的所有人也比不上他。
這也是崔康拉攏他入圈的原因所在。
國際獎項辦起來很簡單,鋪塊紅毯,定做幾個獎盃就行,但真正做起來卻沒那麼簡單。
決定獎項公信力的是參賽作品的質量和評選的公正度,決定其影響力的因素,說白了就是參賽者的咖位。
沒有幾個國際大咖參加,能稱得上國際獎項嗎?
國內目前屬黑洞樂隊的國際聲望最高,人脈最廣,有這塊招牌,起碼亞洲地區會有許多大咖會願意參加,到時候再讓黑洞出面邀請一些歐美地區的大咖參加第一屆的頒獎典禮,場面就算是撐起來了。
黑洞在其中是很關鍵的一環。
這些都是小事,無非是賣個面子的問題,關於評選標準的問題,曹吾提了一句。
他建議,除了專業評委進行投票以外,最好能夠統計大眾投票,評選才足夠公正。
參賽者來自各個國家,聽眾也遍佈世界各地,如何統計資料是個大問題。
從各個媒體渠道的播放量,收視率,到數字專輯下載量,單曲購買量,實體專輯銷售量,都能夠體現一首歌或一個歌手的實力。
但要統計這些資料,工作量著實太過龐大。
如果從各個國家的媒體渠道直接獲取資料,又要考慮到資料造假的問題,這需要一種比較權威的演算法。
曹吾提出,他可以想想辦法。
第二天,他將方綠筱送到學校後,沒有離開,而是和她一起來到研究中心,他準備請筱筱的導師吃頓飯。
筱筱考的是京城科技大學電腦科學與技術專業的碩士研究生,目前主要學習和研究的方向是人工智慧領域。
她所跟隨的導師是班世傑,計算機與通訊工程學院的教授,目前帶的研究生課程是智慧互動與認知計算專題和資料與雲端計算進展專題。
聽筱筱講,這位教授很認真負責,對她也比較照顧,曹吾一直想找個機會當面感謝他一下。
這次剛好藉著機會,曹吾就和筱筱一起過來,見到了班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