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歌手》出現之前,國內音樂類綜藝已經在音樂選秀的圈子裡轉悠了很久了。
從找人美歌甜的偶像型選手,到製造導師與選手的衝突,安排跑調、奇葩選手參賽,博取眼球,節目策劃已經想盡了各種辦法,但音樂類的綜藝節目收視率依然在逐年降低。
不光觀眾審美疲勞,節目製作方也早已黔驢技窮。
《歌手》的出現開啟了他們的腦洞,大家第一次發現,原來音樂類綜藝還能這麼玩?
《歌手》的節目模式沒什麼新奇的,專業歌手同臺競技,不就是小型青歌賽嗎?春晚不也一樣?老掉牙的套路了。
但這節目卻把音樂競技這四個字做到了極致。
請最頂尖的歌手,用最頂級的裝置,在最好的場地裡獻出最完美的表演。
它將音樂拉回了最本質的那個狀態。
今年下半年開始,一批音樂競技類節目如同雨後春筍般出現,大家有樣學樣,把模式改一改,就是一檔新節目。
有的節目組在節目中增添了觀眾評委,有的則改成了半真人秀半音樂競技的節目,重點展示成名歌手私底下的生活狀態。
但萬變不離其宗,這些節目的核心,還是請成名歌手同臺競技。
《歌手》結束以後,留下了一個收視神話和爆棚的口碑,關於它的討論熱度從來沒有下去過。
大家都認為這是近幾年最好的音樂類節目,並且覺得意猶未盡,十分期盼下一季。
因此,當這些高仿節目出現後,竟然也獲得了不俗的收視率,讓很多製作單位吃了頓飽飯。
星海文化並沒有因為《歌手》被高仿而做出任何回應,也沒有提出任何追究。
很多原本忐忑的同行不禁大讚星海文化仗義,吃了肉還給大家留口湯喝。
當然也有人在私底下笑話星海到底是女老闆,骨子裡透著軟弱,不敢追究。
然而,就在十二月初,星海文化卻突然召開釋出會,表示將要打造一檔全新的音樂類綜藝節目,將於明年上半年開播。
眾多電視臺的領導和製作綜藝為生的娛樂傳媒公司都慌了神,紛紛打聽星海文化製作的是怎樣的音樂類綜藝節目。
然而,在得知星海文化搞的居然是一檔音樂選秀類節目,圈內不禁一片譁然。
大家議論紛紛,喜憂參半。
有人拍手叫好,幸災樂禍,認為星海文化是掛了倒擋,音樂選秀類節目都被做爛了,星海居然還一頭扎進去,真是腦子有坑。
《歌手》的出現只是一次偶然,星海文化撞了大運而已,不足為懼。
但也有人對此表示擔憂,認為星海文化絕對不會這麼傻。
既然他們敢進入一個已經沒什麼潛力的領域,一定是掌握了挖掘更深層潛力的渠道。
說不定星海文化能玩出個新花樣呢?
如果被星海又搞出一檔《歌手》一樣的節目,那大家可真是連湯都沒得喝了。
但大部分人對此還是嗤之以鼻的,他們認為,音樂選秀類節目已經被琢磨透了,星海文化再折騰,又能折騰出什麼來?
放著《歌手》這麼個大金礦不知道挖掘,居然跑去搞音樂選秀,看來星海這次是要賠了。
然而,星海文化在開完釋出會後,便再次銷聲匿跡,不再做任何回應,也不接受採訪,很是神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