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樂隊剛好準備前往下一座城市,表示可以把他帶過去。
少年和樂隊坐著車,一路歌唱著來到了下一座城市。途中,他還對樂隊中的女貝斯手產生了一絲情愫,但卻沒敢說出口。
此後,少年又經歷了兩段旅程,最終,他抵達了此行的目的地。
故事的結局中,灰頭土臉的少年在學校大門前駐足良久,看著青春靚麗學生們進出學校,卻默然離開了。
這是一部典型的文藝電影,註定不會賣座,所以,章磊才拉不到投資,自己掏錢拍攝。
出演這部戲的演員沒有一個明星大腕,但很多都是話劇出身的實力派。
片中唯一出名的,就是客串流浪樂隊的黑洞了。
章磊自己說是想表現貧富教育差距,以及透過網際網路認識到階級壁壘的普通人的無力感。
曹吾是挺喜歡這個劇本的,但他不喜歡那個結局。
章磊設計的最後一組鏡頭是少年在燈紅酒綠的都市霓虹間穿行,揹著吉他來到了大橋上,一輛車經過,他的身影消失,隨後傳來了落水聲,意思是少年自殺了。
曹吾不喜歡這個結局,他認為,既然少年敢於獨自一人闖入陌生的城市,並且一路歷經曲折,來到了目的地,他是不缺勇氣的,這樣窩囊的死去是對他的侮辱。
而章磊卻告訴他,在劇本設計時,這場旅行本身就是一場死亡之旅。
少年的靈魂早就已經死在了那個村子裡,上路的只不過是他的軀殼。
他偷了家裡的錢,從家中離開,代表著他捨棄了家庭和親情。途中他雖然喜歡流浪樂隊的女貝斯手,卻沒有開口,則代表他捨棄了愛情。
最後的離開,代表他放棄了自己的夢想,從他踏上旅程的那一刻,他就已經開始死亡了。
章磊是導演,這也是他的作品,旁人無法決定。
但曹吾還是建議設一個開放性的結局,最後結束在少年站在大橋邊會更好,最好遠處東方的天空亮起些魚肚白,給觀眾留一些幻想空間,不要那麼冰冷殘酷。
不管是不是出於禮貌,章磊還是表示曹吾的建議很不錯,自己會考慮一下,但最終的決定權還是在他手上,採納不採納曹吾就不知道了。
雖然只有二十幾個鏡頭,但還是拍了四天才拍完。
流浪樂隊的戲份雖然少,但對整部片子還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