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張專輯時,黑洞樂隊還是堅持了老式錄製傳統,就是全員進錄音棚,一起錄製。
這樣的好處是會讓錄出的音訊現場感更足,聽起來更過癮,但壞處就是極為費功夫,任何一個地方出錯就得重新來,後期調音很麻煩。
現如今不是以前用錄音機錄音的年代了,大不了多錄幾遍,也就是耽誤點功夫。
不過這次的第三張專輯,黑洞還是選擇了分開錄製。
綜藝那塊事兒太多,公司人又沒什麼經驗,和hn電視臺那邊對接得很不順暢,曹吾不得不親自過去協調。
他對綜藝節目錄制也是一竅不通,不過好在他知道怎樣是對的,能給導演指出方向。
巴圖他們則留在公司錄製伴奏,曹吾讓王典頂替他,幫他錄製吉他部分,等他忙完後,再回公司錄唱的部分。
hn臺對時間要求得很緊,只給了兩個半月的準備週期,過完年就要播出,因此各方面都很緊張。
會議室中,節目組所有主創人員已經連續開會兩天了,對節目整體也逐漸理順了。
節目總導演何洪波是臺裡的資深節目製作人,打造過《音樂不斷》、《舞動天下》等知名度很高的節目。
在拿到策劃案的當天晚上,他一夜沒睡,將策劃案從頭到尾看了好幾遍。
一直苦於找不到轉型突破方向的他,被這份叫做《歌手》的策劃案當頭棒喝,醍醐灌頂。
這些年來,包括hn臺在內的諸多電視臺,一直拘泥在選秀節目的泥潭中,如同無頭蒼蠅般轉悠,看著日漸下降的收視率心急如焚。
觀眾們已經看膩了各種普通歌手在電視上的比拼,哪怕一些節目刻意找來一些五音不全的人濫竽充數,製造節目效果,也只能起到一定的吸引眼球的作用,無法扭轉音樂類綜藝發展疲軟的態勢。
然而何洪波今天終於跳出了三界外,看到了新的突破方向。
把已經成名的歌手請來,像選手一樣進行比拼,觀眾當評委,輸贏全靠硬碰硬的實力,看點十足啊!
在兩天的會議當中,節目組整體的框架基本上已經確定下來了。
總策劃由hn臺和星海文化雙方掛職,由劉副臺長、牛莉擔任。
總導演是何洪波,曹吾則擔任了製片人的角色。
因為星海文化綜藝部才組建,大部分成員並沒有什麼經驗,因此導演組還是由hn臺人員組建,只讓郎輝以配合工作為名進組偷師,剩下的人則都安排進了編劇組和製片組。
前期的攝像、外拍、造型、調音、舞蹈都是由臺裡負責,美、化、服、道則由雙方共同負責。
開完會後,雙方就馬不停蹄的開始進行準備。
好在當初建大劇院的時候,就請了明道燈光的專業設計師對舞臺燈光進行設計,用的都是最頂級的舞美燈光系統,這一塊不用怎麼升級,只是音響裝置費點功夫。
這個節目的關鍵就在於頂級的裝置提供頂級的音樂享受,星海這邊已經聯絡了法國lacoustics音響公司,來為大劇院進行音響配套設計。因為要趕工期,多花了不少錢。
公司又從英國digico訂購了四臺調音臺,現場pa一張,舞臺monitor一張,錄播一張,多軌錄音一張。
雖然電視臺裡也能借到,但牛莉還是要求買新的,她要將大劇院打造成國內最一流的音樂舞臺。
這次《歌手》如果能火爆,星海音樂學院也能跟著起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