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大宋像狄青一樣的忠良很多,朝廷都可以放心。”
“但是....”
眼睛一眨不眨地看著王韶,“一代王朝,光靠唯心之信終非正途。我們要做的,是在信任之上完善制度,避免意外!”
政治是理性的思維,單靠信任是不健康的。
即使趙禎近乎無限度的信任唐奕,但是在那塊誓碑之上,還是加上了“財不蓋國,權不過君”的字眼。
這並不是說趙禎不信任唐奕,更不是說預言有一天,唐奕會富可敵國,權冠朝野,而是一種理性的預防,無可厚非。
正如狄青一樣,朝廷信任狄青,明旨可先斬後奏。但是,這種信任也只是“事急從權”。
以之為範本鑑行全軍,那顯然就是荒唐的。
在制度上完善信任,這才是身居廟堂的唐奕等人職責所在。
對此,王韶一陣無語,唐奕說的,自然有道理。
可是,監軍之職,大宋歷來有之,而且在他看來,純屬扯蛋。
讓不會打仗的文人去看管武將,難免會有不知道自己姓什麼的主兒指手劃腳。
說心理話,大宋百年這幾次大敗,還真不是武人不能打,就是特麼監軍誤事。
楊業怎麼死的?是監軍不救!
雍熙北伐是怎麼敗的?是因為曹彬的監軍就是太宗皇帝本人,瞎指揮一通,才把整個大好局勢全部葬送。
還有,澶淵之盟是怎麼籤的?
要不是真宗親自監軍,明旨不打了,大宋能讓遼軍安安穩穩地撤回去?說不定那個時候燕雲就歸宋了。
所以說,監軍真不是什麼好東西,所以王韶瞧不上眼。
在書院之時,雖然他也算醉心兵法,苦研戰陣,可是,王韶自己清楚,和楊懷玉這些名將比起來,他就是個二半吊子。用兵法之術抓抓山賊土匪還行,讓他監軍,就純屬扯蛋。
況且....
王韶都快哭了,這還是一個不管事兒的監軍。
老子拼了六年才拼出今天的政績,眼瞅著就要冒頭兒了,你給我發配到遼河口去?合適嗎?
“子純,你聽我說。”
唐奕“語重心長”“苦口婆心”的開始忽悠。
“別小看這個‘不管正事’的監軍,用好了,其用作絕不亞於一名百戰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