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若放在全域性的角度來看,卻是完全不同的另外一回事了。
這也是唐奕後來才意識到這老太太的厲害,才想通的一個問題。
那是之前所有人都忽略的一個問題:蕭家歸宋,到底意味著什麼?
換句話說就是:得利最大的,到底是不是大宋?
還真的很難說!
說不定是......
是大遼。
沒錯!就是大遼!
表面上看,大遼失去了遼陽和後族,是受害者。
可是,正如唐奕胸有成竹的北上一樣,遼陽的命運可以說從五國部起了歹念那一天開始,就已經註定了。
這是一個沒有懸念,沒有任何變數的結果,遼陽早晚要姓宋,這是板上釘釘的事實。
在這樣的情況下,遼陽於大遼,就是一塊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耶律洪基不能放手,不然於大遼臣民沒法交待,於耶律祖宗更沒法交待,於皇權威儀亦不能交待!!!
他只剩一條路可走,那就是抱著一絲希望與五國部硬拼。
拼到死,他也要把遼陽打通,否則招惹大宋反失渤海,養虎女真北方大亂,再加上一個征戰不休勞民傷財,這三條就能要了他的命。
縱使拋開那三個問題不說,單是這一年來遼朝先戰大宋,後伐五國部,且接連失利。
南邊與大宋的戰線一度壓到了澤州,北邊的五國部又搶到了臨璜,本就內難交困,又是南北兩線作戰,大遼已經有些力不能支。
如今又陷在遼陽這個泥潭之中鏖戰不休,這種局別說是遼朝了,就是大宋也折騰不起啊??
但身後的大宋正好相反,可謂蒸蒸日上、日新月異,是穩穩的坐山觀虎,看著大遼和五國部鬥得你死我活,美的不行。
.....
所以,有遼陽對耶律洪基很重要,沒有遼陽對耶律洪基更重要。
重要不是遼陽一地的得失,重要的是大遼已經打不起了。
此時大遼已經是入了險地,再不休養生息,止戰養民,必有後禍。
而蕭家投宋,大遼與五國部之間也就沒有了打下去的理由,正好給了大遼一個最好的停戰藉口,也正好讓耶律洪基找機會喘口氣。
......
不得不說,蕭母雖是一介女流,卻有縱覽全域性的眼光能看清這一點,又能在蕭家、大遼、大宋,這種親情複雜的局面之下決然行事,在唐奕到遼陽的第三天,就用那樣的方式逼蕭家投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