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唐奕顯然不太認可,緩緩搖頭。
“應該有一個規劃......”
另一邊,范仲淹沉默了,唐奕既然這麼說了,說明他心裡已經有規劃了。
“大郎,不妨說來聽聽,怎麼樣的規劃。”
“二老且看!”
唐奕來了精神,在二人面前展開一張山河圖。
“這是大宋所在,中原本域,那些海外飛地暫且不管,只說中原。”
“嗯。”二人點著頭。這圖上有一條紅線,正好在長江以北把大宋一分為二。
只見唐奕只著紅線以北,“依現在大宋的實際情況,北方地區是主要的糧產地,而南邊因嶺外尚未開發,除巴蜀、荊湖、江南,也就是長江沿線,皆不產糧。”
“但是呢....”唐奕話鋒一轉。
“如今北方毛紡和正在試植的棉花正在緩緩崛起,而長江一線河網密佈,航運之務又極為發達,致使在不遠的將來,幾乎可以預見,棉毛紡織,還有航運用工,必然要搶奪農事之勞力。”
范仲淹和賈昌朝聽得眉頭緊皺,這個問題,昨天唐奕就已經說了,只不過從圖上再看,卻是身臨其境得多。
“這就是大郎所說的長遠規劃?”
“只是一部分。”唐奕繼續道。“這還只是個開始....”
所謂規劃,可不是走一步看一步,而是要走一步看五步、十步。
“且先別說以後。”范仲淹指著山江圖一臉嚴肅。“只這工與農爭之危,你待如何解決?”
唐奕道:“單是這個問題,只要咱們早有預見,其實很好解決。”
“一方面,可以降低農稅,給予農戶更多的福利,儘量留住耕種勞力。”
“另一方面,則可大力扶植嶺外的農墾,開闢新的糧食產地。”
“嗯。”范仲淹點著頭。
“可行!!”
大宋的農稅早在數年之前就已經被商稅超越,而從去年的稅收來看,農稅甚至只佔了三成。
這種情況下,即使輕賦農戶,也不是接受不了。
“那下一步呢?”
“下一步?”唐奕淡笑。“二位且看!”
再指山河圖,“長江一線,乃至沿海各州,航運的興起必然帶動周邊商貨的興盛。”
“不難想像,將來那些製造生活日需、瓷茶百貨的作坊,必然向這些地方靠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