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執中也是沒辦法,放眼大宋文臣,在他看來,有能力在這個特殊時期力挽狂瀾的,無外乎三人:范仲淹、杜衍,再加上一個後起之秀文彥博。
但是,這三人中,杜衍七十一歲高齡,在觀瀾書院開講授業已是極限,讓他擔起這麼重的擔子,杜衍吃不消。
而文彥博能力超群不假,但這位小相公還沒到獨撐東府的時候,大宋的宰相太過激進並不是什麼好事。
所以,算來算去,也只能范仲淹這種沉穩,又不失果斷的治世之臣可用了。
陳執中算是臨走辦了一件好事,這個時候什麼政見之爭都得放到一邊,朝廷的首務是賑災治河,讓這次大災的損失降到最低,不至於傷筋動骨。
但是,這話不能趙禎來提啊!於是,陳執中好人做到底,臨走之前,上了一本推舉范仲淹為相。
這下,朝臣們就更看不懂了,陳執中要幹什麼?這話他也敢提?
他不但敢,而且還成了,政事堂的幾位相公竟無一人反比!
除了陳執中;宋庠上本附議;文彥博歡天喜地等著‘老師的老師’上位;龐籍本來就和范仲淹一夥兒的,當然樂見其成。
吳育和宋庠是知交好友,向來跟著宋庠走;明鎬現在一心想回家養老,根本不關心誰打座東府。就連言官之中一向反對范仲淹回朝的王拱辰也啞火了。
大夥這才恍然大悟,不知不覺間,‘慶曆黨人’已經強悍如斯!
再反觀當年反對慶曆新政的舊臣,朝中還有幾人?
夏竦老矣,章得象在家裡等死,賈昌朝外放,陳執中、宋庠反,而吳育、王拱辰都成了啞巴!
趙禎一看沒人反對自然十分滿意,其實大夥也都知道,這時候,也就範仲淹回朝,才能夠力挽狂瀾。
於是,趙禎立刻下旨,明鎬升昭文館大學士,范仲淹出任同中書門下同章事,兼任樞密使。
一看就明白,明鎬身體不行了,出任內相就是個擺設,範希文現在獨攬東西兩府大權。
真正的登峰造極!
當范仲淹拿到宮中旨意的時候,呆愣了良久亦不能平靜。
同中書門下同章事兼任樞密使!!
這個榮譽太大了,即使是范仲淹,此時也動心了。
范仲淹名聲雖大,但他為官三十載,卻沒做過首相,更沒有過執宰東西兩府的殊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