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那會是了不得的事情呢?
打個比方,朝廷發往州府的公榜檄文,以往都需要有人唱榜。百姓之中識字的人太少了,就算你貼出去,絕大多數百姓也不知道上面寫的是增稅,還是減稅,是緝盜,還是施恩
無形之中,既增加了官府的工作量,又因為傳播上的侷限,影響了實施的效果。
要是標註了拼音呢?那就會有更多的人看得懂。
“還可以用在蒙學書籍之上。”
幾位大儒已經開始考慮拼音的應用了。
“若是在《廣韻》、《韻略》、《千字文》、《孝經》之上用拼音標註,那蒙童只要會此拼音,即使沒有先生授業,也可自學識字,簡直方便至極!”
“嘿嘿。”聽師父這麼一說,唐奕忍不住樂了。
隨手拿起桌上的《蒙學》課本,“我已經用上了。”
“用上了?”
杜衍接過翻開,發現第一課就是拼音,隨便往後一翻,果然!
無論是題目,還是正文,都已用拼音標註。可以說,只要學會了第一課拼音注音法,後面的課文不需要教,蒙童自己就可以在家閱讀。
“不錯,不錯!”杜衍連說兩個“不錯”,就把課本交給其他人,讓他們也看看。
范仲淹也知剛剛錯怪了唐奕,正要說幾句讚揚之辭,不想,尹洙拿著唐奕那本《蒙學》突然驚聲道:
“這第一篇作文是你所寫?”
“是”
好吧,抄著抄著,唐奕臉皮也就厚了。
尹洙沒說話,又往後仔細翻看,待大概看完,才把課本遞給范仲淹。
“拼音注音法加之此文,大郎可為蒙學之宗師矣!”
眾人不禁疑惑,什麼作文得尹師魯如此之高的評價,可與拼音注音法同日而語?於是都湊到范仲淹身邊一同觀瞧。
范仲淹翻開的那一頁赫然寫著:
《三字經》。
“三、百、千”是中國傳統三大啟蒙教材。
《百家姓》,因其象徵著中華姓氏的傳承和對文字的認知,而被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