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這套東西咱們其實已經玩了幾千年了。
唐奕發現,華夏古代的教育其實就是後世西方的教育模式,文人實行的就是素質教育和精英模式。老師更多扮演的是一個引路人的角色,更多的是靠學生自己的悟性。
“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說的就是這個理。
這樣的教育方式優點顯而易見,就是培養出來的人才素質極高,只要過了科舉這一關,個頂個的都是牛人,即使未能透過科舉步入官場,也都屬於精英階層。
但缺點也十分明顯,一方面極大地提高了教育成本,把讀書變成了富人遊戲,精英階層為了鞏固地位,把讀書變成了唯一的上升通道。
而另一方面,高成本、精英模式,又大大地縮小了文化普及率。
唐奕想僱個賬房就費這麼大的勁,要是放在後世,一聲吆喝,應聘的能湊一個加強連。
於是,唐奕發了狠,精英教育讓范仲淹他們玩去吧,老子就建個流水線,就算是隻培養賬房,也不愁沒人學。
而且老子還免費!
....
唐奕正琢磨著這個民學要怎麼建,就見張晉文上到山來。
“都交割好了?”
“哪有那麼快。”張晉文擦著腦門兒上的細汗,“只是和里正,還有幾個店鋪的掌櫃見了一面,賬還沒過呢。”
唐奕點點頭,指著山下的谷地道:“來的正好,幫我參謀一下,把民學建在靠山角的地方好,還是碼頭邊上好些?”
張晉文一怔,“大郎還真要建啊?範公可還沒同意呢.。”
據他所知,對於建民學,范仲淹可是極力反對的。,一來怕唐奕誤人子弟,自己還是個十五歲的娃娃,就想教別人?二來是擔心唐奕分身乏術,耽誤了正經學業。
“沒事兒,早晚能鬆口。”
張晉文一聽只好回道:“能建當然好,這是積大德的好事。我看建在山角挺好,還能沾沾書院的靈氣。”
唐奕不禁莞爾,他就是怕離書院太近被其影響,才想建遠點的。
“那田地的事問得如何了?”
張晉文一擰眉頭,“不太好,和預想的不太一樣。”
“怎麼不一樣?”
“大郎你看。”張晉文指著谷地之中的大片農田道:“據曹府管事的描述,靠南屏的這面地勢很低,夏天汴河水稍大一點就會倒灌,根本種不了旱田。就算水田,三年裡也有兩年澇得厲害。只有靠北屏山的小半邊地勢高,能種旱田,但卻不足三百畝,根不夠咱們開花田煉精油。”
難怪曹佾送了園子,又送地的。這片谷地看上去有一千多畝田,但實際保產的只有個零頭,勉強夠回山村的佃農餬口。
唐奕一嘆,“三百畝太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