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小作坊,做盜版甚至假貨,其實也不會從自己集團手中多撬走多少利益,可最大的危害卻是會影響自己品牌的名聲,特別是關於吃的喝的這些需要進肚子的東西,一旦盜版東西吃出問題甚至人命,那媒體再渲染一下,就極有可能毀掉一個品牌,或者至少影響到數年的營銷。
在大型超市還沒有普及的今天,很多小商品的週轉甚至是沒辦法查清楚的,為了不出現問題,最佳的模式,就是要打擊各個生產端。
這樣的事情,在如今法規還不完善的內地是很常見的,那些做假貨的,可不會考慮“長久”問題,賺錢對他們來說最重要,砸了一個牌子,再換一個就行了,不僅僅是國外企業,就是很多國內企業,也經受其害,在歷史長河之中,還真有一些企業,是因為這樣的原因而損失慘重甚至倒閉的。
如果只是摹仿自己的一些技術、創意來賺錢,雖然也違法了,可這樣的事情太多,影響不大,陳志文或許也不會在意,但如果直接用自己的牌子來賺取利潤,甚至還做了傷害品牌名聲的事情,那就絕對是零容忍。
只要自己下達了命令,那後續自然也就會有相關的人來執行這件事,如今,不管是哪一家集團,都綁住了無數人的利益,或許這其中有很多人有私心,可只要在一條船上,那也就必須要為這條船來服務,所有人裹挾著一起發展。
在上滬的最後幾天,陳志文又去走訪了上滬市的大潤發超市,憑藉著早期進入以及大量投入的優勢,大潤發,如今已經成為了上滬市最大的連鎖超市,甚至在燕京、蘇洲、金陵、福州等城市都是如此,優質的服務質量、廉價的商品、新穎的購物模式,可以說將傳統的百貨經營模式摁在地上打。如今的大潤發,在上滬市的單家門店營業額,一年就超過了一億人民幣,按照官方匯率來算的話,甚至要超過美國的沃爾瑪超市,這也是因為,雖然華國的經濟平均差,可在人口眾多、又是經濟最發達的上滬市,是不缺消費的,且消費者,可選擇的地方太少了,基本上來了大潤發購物,就喜歡並且習慣這裡了。
同大潤發一起來內地的,還有百佳超市,不過出乎香港那邊管理層意料,百佳超市這種中型超市,在國內經營的並不算太好,倒不是說虧損,而是消費者對大潤發明顯更喜歡。這其實也能看出,國內老百姓,更喜歡的購物,而不是像香港那樣,快速買到東西才是目的。
不過,不管誰強誰弱,都是自家的,在西方零售巨頭還沒有看中內地市場的時候,大潤發就已經在20多個城市獲得了壟斷地位,也憑藉著這些優勢,開始大規模培養人才,組建本地採購鏈及運輸鏈,以及半個內地範圍內的運輸團隊與運轉中心等等,未來即使西方零售巨頭再進場,第一時間面對的就是資金雄厚又經營已久的大潤發,想追上,幾乎是不可能的了。
待他們在一線投資的時候,大潤發也會開始向二三線蔓延,最終進入國內的大部分城市,終極目標,就是成為華國的沃爾瑪,除非網際網路時代來個顛覆,不然,誰也不可能威脅的到早已經準備充足的大潤發了。
在國內的佈局之中,零售可以說是重中之重,因為任何一個規模達到全球頂尖的零售集團,都會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基本盤,沃爾瑪有美國,歐尚家樂福有歐洲,而屈臣氏的基本盤,自然就是內地了。不僅僅是因為在基本盤內可以賺取到足夠的資金,而是基本盤所在的規模,能夠保證整個集團的採購,有著極大的規模優勢。
現如今,全球化越來越高,加上電話傳真在各個地方普及,不少國外零售巨頭,都已經開始自己嘗試掌握最基本的產業鏈,特別是星河貿易的背後,還有好市多與屈臣氏兩大巨頭,可以說是競爭對手了。
雖然單從資料來看,星河貿易為多家零售巨頭提供的商品還是呈現上漲的趨勢,可佔比卻在降低了,包括沃爾瑪在內,已經開始嘗試自己在內地或者亞洲地區採購民生輕工業品了。
這其實也是正常的,大公司在初期忙於擴張,精力資源不足,就將很多其他業務給承包出去,但當自己規模大了、市場開發速度放緩,那就必然回過神來,要自己掌控一切,如果陳志文的公司面臨的是這種情況,他也會毫不猶豫的收回採購權。
既然皮包生意是不可避免的,那就更需要自己來擴大自家的零售規模了。當然,星河貿易在不遠的未來必然還是會衰敗的,能夠維持一段時間,其實也就足夠了,它的使命也差不多完成了,對此,陳志文也早有準備,人,是無法對抗大趨勢的。特別是當網際網路出現之後,要知道,網際網路能夠提高效率的本質就是增加的溝通的方便、以及節省了很多商業中間的成本等等問題。
不過,如果網際網路時代到來,他陳志文也是不會放過的,只是歷史已經改變太多了,雙馬一李這些人還能不能崛起,崛起後又會不會與前世差不多,就難說了,只能再等幾年後,觀察觀察了。
與上滬的合作,雖然還沒有達成任何紙面協議,不過口頭方面能有一些,也很不錯了,後面遲早也會轉成正式合同的,本質上,上滬市也需要大量香港資本來開發浦東,陳志文他也需要一個能夠大量消耗資金的地方,來將自己的現金資產轉化成能夠升值的實體資產。
其實,短期內,香港的地產顯然更划算,因為從9097年,香港的地產市場就輕鬆翻了4倍,這個資料甚至比隔壁日本還要強,只是因為市場規模太小,置地和黃已經在香港的規模夠大了,無法再進行大規模投資了。
回到香港之後,陳志文便再悠閒的與家人一起過起了平淡生活,雖然才三十幾歲,可他也只是關注各種大投資專案了,其他小事,都放權給了職業經理人,反正,也是有著完善的監管制度。
而半退休狀態,一些老朋友自然也經常會過來玩玩,因此,陳志文也特意,將亨利摩根給邀請了過來。
“還記得當年,我們認識的時候,你也才20歲,轉眼之間,就已經是三個孩子的父親了。”香港海港城的一間咖啡廳內,亨利摩根一邊喝著咖啡,一邊說道。
“十幾年了,也該了,聽說,你也當爺爺了?”陳志文笑問道。
雖然平輩相交,可亨利摩根的年齡要比他大多了,早年第一次認識的時候,他的兒子便已經在美國上小學了,如今,也是20歲出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