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資本不大的時候,一個精明的投資者需要做的是,在無數投資機會中,選擇利益最高的一項,或者說之一,再差一點,也要選擇能獲利的。而當資本足夠大的時候,就不需要選擇最賺錢的了,首先,資本足夠多的時候就不可能再翻倍了,全球幾乎沒有這樣的市場,偶爾的比如石油危機這種,也是多年難得一遇的,作為大財團的負責人,要做的,反而是穩,所以大企業與小企業的經營邏輯,是完全不一樣的。
以陳家目前的資產規模,對於財富再增加的追求固然還有,可考慮更多的還是如何更好的守住,這惟一的辦法,也就是分散投資了,全球各個地方,都投資一點,這樣即使一個或者幾個地方出了問題,那也影響不了根基,破壞不了全域性。
好在陳志文能夠知道未來幾十年的發展趨勢,也因此能夠做出更好的判斷,在國內投資基建、工廠、商業地產,在美國投資科技公司,在歐洲投資新時代的電信設施基建,在南美洲、澳洲、東南亞投資大量的農場牧場,再透過各種手段,間接投資一些有潛力的公司,從而間接控制一些自己無法完全掌控的行業,比如礦產、油田等等。
時間已經進入了90年代,網際網路也已經發芽成長,雖然現在還很小,可未來的成長速度,會超過所有人的想象,對於這個領域,陳志文也沒打算自己親自經營,實在是,沒有本土市場,根本就沒機會的,就算是歐洲,都沒有一個大型的網際網路公司出現,本土市場能否培養巨頭,是一個國家是否能夠形成網際網路巨頭公司的基礎,在這個基礎上,只有內地與英語國家,才有可能成功。與其那麼辛苦,還不如跟紅杉資本一樣,純粹投資就行了,特別是,自己已經在很多行業有著大量的投入,將這些行業,認真做好就行了。
傳統行業,想要彎道超車,那就必須要有著一個特殊的條件,一個其他人沒有的優勢,藉著這樣的機會,才有可能與傳統巨頭們分一杯羹,比如汽車市場,這樣的高技術領域,在全球十幾個巨頭的控制之下,幾十年內,也就一家現代才有機會崛起,而現代的崛起,第一是因為初期韓國政府的支援,以整個韓國之力養一家車企,再加上可以方便的購買國際上的各種技術,才站穩腳跟,第二就是有了一個巨大的美國市場。
在80年代,美國本土市場的汽車被日系汽車吊起來打,偏偏日本財團還拒絕美國財團的大規模入股控制,於是,在確定了美國汽車是幹不過日系的情況下,美國資本便選擇了相對來說更好控制的韓國汽車,容許現代汽車大規模進入北美市場,而有了這個市場的培養,加上他們自己本身也夠爭氣,最終也就成為了唯一一家誕生於1950年之後的汽車巨頭。
當然,這些是沒算上內地的,不過在2000年之前,內地的那些汽車企業也才剛剛起步,排不上號,直到幾十年後的新能源電車時代,才算的上是真正的崛起。
想要異軍突起,一個必要的前提條件就是要有一個足夠的新市場,能夠讓企業正常發展,獲得足夠的資金來迭代研發,同時市場反饋,也是整個企業提升的基礎,而內地的汽車市場,就是一個完美的集合體,無論是人才還是市場,雖然目前還都比不上國外的一個小型發達國家,可未來的潛力卻是無窮的。
1990年6月26日,陳志文再一次來到了燕京,第一個目的,就是前往AMC的超級工廠,因為經過了接近7年的努力,AMC旗下的吉普車以及格姆林轎車,成功的實現了超過80%的國產率要求,比原先,中央定製的60%還要高的多,另外,五菱作為原本幾乎100%國產的本土汽車,也成功的靠著低價格、高效能(相對同價位),成功的成為了全國最暢銷的汽車,又因為陳志文在東南亞、南美洲投入了大量的資金,進行終端汽車店的擴張,也成功的讓五菱打入了這些市場,光是去年,五菱的出口量就超過了2萬輛,這是內地改開之後的又一個工業奇蹟,雖然出口的地方,都是東南亞小國。
作為一個對於工業不懂的業外人,陳志文並沒有過多的關注汽車生產線與製造過程,這些,都是專業人士負責的,他只需要瞭解一些最基本的資料就行了,比如銷量、銷售與售後點數量、返修率故障率等等問題,在工廠稍微參觀之後,一行人便來到了工廠旁邊,面積數百畝的停車場,此刻,停車場內停滿了各類汽車,不是說賣不出去,正好相反是太暢銷了,週轉的車輛太多,也是需要大量停車的地方的。
“陳生,這批五菱,就是準備送往東南亞國家的,主要是印尼、馬來西亞及菲律賓。”國內汽車生產的負責人韋世豪介紹道。
“這裡有個幾千輛了吧?”陳志文問道。
“是的,一共有3312輛,等再過幾天,就可以透過滾裝船運輸出去了,這樣的運輸,基本上一兩個月就會有一次,只是每次的目的地,可能不一樣。”田學成笑著說道。
“好,海外那邊,我會繼續動用我的資源,來擴張新的銷售點,來擴大市場,不過基本原則並不屬於國內公司,而是平等關係,所以他們也都是正常的經營,這邊的車型,會有額外的資源來幫忙銷售及配合售後,但做不到絕對,所以,能不能賣的好,終歸還是要看你們這邊自己的質量與技術了。”陳志文說道。
在穿越的前十年,陳志文的主要經營邏輯,就是利用先知的金手指,來快速賺錢,在這個過程中,地產與金融,必然就是來錢最快的,甚至連最賺錢的遊戲都比不過,因此,早期還是以地產金融為主,各個其他製造業、科技行業都是打基礎,而十年之後,自己手握大量資金,在地產與金融領域都有了一定的成績,這種時候,再繼續擴張也做不到早期那樣翻倍式的增長,但實業領域卻可以,這個市場太大了,無窮無盡,且還有著大量的新技術新科技領域。
不過,實業的發展絕對不是有錢就能成功的,可有錢也是能有很大幫助的,就比如說電器與汽車,想賣的好,大量廣告是必須的,最重要的,還是要有大量的售後點,因為任何一個人,買一個新品牌的東西,最擔心的就是買了之後出了問題沒有售後,所以也同樣需要大量的資金,來建售後點,當然,可以與銷售點重合。
如果說電器還可以以輕資產運營的模式轉交給其他人來負責,因為這玩意簡單,且售後點很常見,但汽車就不一樣了,倒不是說一個人只能修一個品牌,一些老師傅,是能做到修很多種車的,可這樣的人太少,且精修的人多了,效率才高,又會促進售後服務質量,不然幾天都找不到問題原因,客戶還不得氣死啊,因此,想要在一個地方賣車,售後也需要密集,不然,就只能作為小眾品牌。
早期在地產金融市場賺取的高額利潤,這個時候就有了用武之地,再加上這個時代,東南亞的地產市場也在飛速發展,直接投資獲益的同時,還是輔助自己汽車產業的發展,可謂一舉兩得了,不過再奢侈也是做不到完全為自家服務的,整個東南亞的數百家汽車終端連鎖店,是承接各家品牌的汽車的,同時,也都會盡量提供各家的售後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