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從上滬到漢口?”辛局長心中大驚,這長度,比起燕京到上滬,也短不了太多了。最重要的是,這可是之前國家提出來的最重要的“一橫”高速中的重要一段了,聯接著蘇省、皖省的很多城市。
“對,辛局長也知道,我的妻子是漢口人,只是那裡目前還不太適合大投資,不過建一條高速還是沒問題的,而我也比較看好上滬周圍的未來經濟,投資滬杭甬高速其實也是這個目的。”陳志文輕笑說道。
其實,這也是一次小試探,第一就是這樣大的工程,國內會不會給外人來做,要知道內地歷史上,雖然引入了不少海外資本進入高速公路領域,但都是短途高速,或者說是支線高速,也就是80年代初,實在是沒錢,且國內對於投資高速的爭論還很大,才讓胡應相建成了粵深高速。
辛局長想了想說道:“陳生,其他地方也許還好商量一點,可這一條目前國內爭論特別大,因為這條路的運輸方向,與長江一個方向,路上能走的東西,長江上也能運輸,而且水運成本更低,運力更大,就是火車也比不了水運,也就速度方面會慢一點。
可長江沿線,其實也沒有什麼需要高效運輸的需求,至少不是很大,所以這條高速,雖然有計劃,但爭議很大,就算建,也會比其他同等級別的高速要晚一點,陳先生,雖然您這邊投資我們很歡迎,可高速公路,也是需要配合國家經濟發展計劃的。”
“嗯,那沒問題,不過以後,如果這條高速準備建了,到時候,我們再考慮合作。”陳志文點點頭說道。
其實這件事也是在意料之中的,他之前在上滬沒有提出這件事,也就是因為長江水運的存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人造道路或者鐵路,能夠在運力上比的過水運,拍馬也比不上。這也是為什麼,長江下游地區鐵路不發達的原因之一。
當長江水運存在的時候,在其附近建高速公路,的確不是明智之舉,這就如同在人煙稀少的地方建港口,資本家有錢願意投,政府都不會許可,有這個錢還不如建大橋更實在,目前長江上還是缺很多大橋的。
原先歷史上,連同金陵市與上滬市的滬寧高速,立項就遠晚於滬杭甬高速,就是因為這個原因,直到90年之後,整個長三角的經濟發展十分迅速,水運的時間效率太慢,跟不上經濟需求,且考慮到環境生態問題後,才開始規劃長江周圍的高速公路。
“其他地方,陳生不考慮了?”辛局長又問道,自京津塘高速公路與粵深高速開通後,為當地經濟帶來了巨大的改善,直接的就是運輸成本的大規模降低,間接的更是帶活了很多小工廠,特別是外資,他們選擇投資非常看重交通問題,特別是一些大型外資企業,交通不好人家就直接pass了。
雖然不少高速,中央內部人都知道自己投資未來肯定能賺錢,但需要建造的高速太多了,財政根本就沒能力自己籌到這麼多資金。
而站在國家層面,中央需要的是高速公路帶來的間接收益,那才是大頭,高速本身的直接收益,讓給外人也無妨,如果為了一點收費影響整個經濟發展大局,那才是丟了地瓜撿芝麻。且外資大規模投資,還可以增加國家外匯儲備,雖然未來還是要還回去,但至少對現在還是有非常大的幫助的。
“其他高速,也可以,只是我需要再研究研究,辛局長也知道,這樣的投資動輒上百億,我也需要非常慎重。”陳志文說道。
雖然這種高速可以儘量使用貸款,但如果是超大型的或者數量多,那也會需要不少的起底資金,同時,信貸額度,也是一種資源,在國內消耗太多,也不符合他目前的最大收益。
在國內投資高速公路,自然未來不會虧,甚至大賺,可做生意,是要對比的,一個普通重生者,在2010年之前買房子肯定能賺大錢,但綜合來看,其實還是不如買一些公司股票的,比如騰訊。所以該怎麼做,就要看不同時代的機遇及取捨了。
80年代後期,全球市場也有很多機會,比如馬上就要出現的日本廣場協議,87年的全球股災、香港本身的房價牛市、甚至東南亞也一樣有很多機會,所以,對比起來,在國內的大型基建,也就少數高速是值得投資的,不然,在國內投資過重,反而會影響其他國際機遇。
而到了90年代,這些大事件結束,雖說國際上一樣也有其他機會,但自己的資金必然更多,且國內市場也會更加開放,那就是自己真正大規模投資的春天了。
“那是當然,如果陳生確定了,可以隨時與我們聯絡,或者需要一些資料,也可以隨時找我們。”辛局長點點頭說道,他倒沒有懷疑什麼,這種事也是應該的,就是國家財政,當需要建設一個大型高速的時候,都得考慮再三,調查足夠的資料,才會確定下來,這個過程怎麼著也得幾個月乃至更長。
陳志文雖然被號稱為富可敵國,但在當代社會,也就是指那種小國,與大國比起來還是不足的,不過一個國家,花費錢的地方太多了,可能在純粹的投資方面,還比不上人家。
“好。”陳志文點點頭說道,其實,就算現在開始接觸一些也沒什麼,重大投資,從初次接觸到最終開始落地開工,三五年時間其實也很正常,到了90年代初自己資金足夠,也不應該到那個時候再開始從頭查資料等等,至少可以挑選哪些合適的位置進行投資,以及各種路線等等,完全可以先商量好,這樣等到從日本市場的錢出來了,就可以立刻投資了。
再說,日本市場的規模很大,裡面資金也很多,即使知道明確的時間點,陳志文也不可能都等到最後才撤出資金,寧可適當的“少賺”一點,肯定也需要早個一兩年逐步撤退,就如同前幾年一樣,他的資金,也是提前兩三年時間進入日本,逐步進入,一切都顯示的很平常。
對著地圖,辛局長又吹了一會關於未來的國內交通規劃,陳志文也是認真的聽著,雖然都是規劃,可基本上與後世的區別不大,畢竟,人們居住的城市,基本上也就是目前這些,經過幾千年的文明發展,被古人選中的城市,就是適合大規模發展的,以這些城市為根基,未來的高速路,基本上也就出來了。
隨後,幾人來到了樓上的一間會議室,辛局長親自泡茶後,說道:“陳先生,我這次邀請您過來,也是正式通知您,滬杭甬高速公路的建設工程,已經透過了中央的許可,貴公司可以與地方上進行資金、運營以及路線等問題上的探究了。”
“好,多謝了,我也會安排讓這個專案儘快確定下來,爭取能夠早日動工。”陳志文淡笑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