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的兩天,陳志文又與上滬市的領導會面多次,其中也有很多都算認識的,對於美的超級工廠的事情,大家也都有意無意的提了下,但分寸所有人都知道,因為目前,還沒到城市之間爭鋒的時機,上滬市這邊做的,也就是希望能夠在這個超級專案定點之前,先漲點印象分。
到了第三天,陳志文便受邀,來到了位於上滬市寶山區的寶鋼工廠。
“這裡就是寶鋼啊,感覺是真的太宏偉了。”還在遠處,劉小莉透過汽車玻璃,看到外部那一片鋼鐵森林,感嘆說道。
“當然啊,80億美元建起來的工廠,怎麼可能不大。”陳志文笑著說道。
“80億美元?”劉小莉也是第一次聽到這個數字,很是驚訝,這一年來她在香港,也算是見過很多世面了,可就算香港的最大上市公司,目前的市值也還不到30億,中環的大廈,價值最高的,估計也就5億美元,而即使是美的,一年的營業額也就30億美元,但已經進入了全球十大電子公司之一了。
“重工業,不能只看投入,它帶動的,是一個國家的整體經濟,不要以簡單的數字來計算。”陳志文搖頭說道。
如果是他個人,別說需要80億美元,就是隻要8億,也不可能投資重工業,從個人角度來看,做一些低技術含量的生意,更划算,比如地產、金融,又或者利用先知優勢發展電子產業,後續有了資本,再投資未來的零售巨頭,從而慢慢的掌控日用品產業鏈,這樣是最划算的,收益最高,等這些行業發展到了很高水平,不太可能再翻倍式的增長後,再適當投資一些較“重”的產業,比如汽車行業。
但即使是汽車,比起鋼鐵行業還差遠了,可內地政府,在遠見方面,是非常有眼光的,即使代價再大,也得發展重工業,包括鋼鐵、化工、石油冶煉等等,也正是因為這些產業在70年代就開始準備,到了21世紀之後成熟起來,內地政府在經濟上的發展才可以創造連續增長的奇蹟。
要不然,在2000年左右的時候,如果國內沒有足夠的鋼、沒有石油冶煉技術,沒有最基礎的化工產業,那絕對輕鬆就被歐美捏死經濟。就一個簡單的沒有足夠的鋼材,恐怕連最基本的高速公路都發展不起來,更不要說汽車產業、造船產業這些了,沒有寶鋼,後面這些超大型的產業,就不可能有發展起來的機會。
當然,技術可以發展,可原材料還是被卡,這是沒辦法改變的,這也是困擾內地20年的問題,但好在供應商不止一家,同時各種地緣政治因素的結合,最終還是熬過了困難期。
不過,陳志文也知道,這個專案被小日本與德國坑了很多,可沒辦法,先進的鍊鋼技術,各國都不肯出售,寶鋼這邊也就只能硬著頭皮建起來了。
很快,汽車便來到了寶鋼的門口,這裡已經有一群人在門口接待。
“陳先生,歡迎來到寶山鋼鐵廠。”在陳志文等人下車之後,接待團隊為首的約50歲的男子笑著走了過來說道。
旁邊的馬局長連忙介紹道:“陳生,這是寶鋼的現任廠長李明先生。”
“你好,李廠長。”陳志文也是禮貌握手說道。能作為寶鋼的第一任廠長,可不是一般人,要知道,這個工廠,可是被中央直管,給予了整個內地改開進展中最重要的一步,且自己在未來,也會與他長期合作。
“早就聽說過陳先生在香港的大名,在香港所做的事情也是為我們華人爭光了。”李明笑了笑說道。他之前在燕京工作,就經常聽到香港那邊的事情,畢竟香港迴歸,可以說是改開之後最大的事情之一,幾乎整個全國資源都需要配合這一件事。
而香港那邊發生的事情,在燕京的很多領導也都時刻關注著,香港的很多英資資本,在一定程度上也成為了內地政府比較頭疼且需要謹慎處理的事情,不過當陳志文收購置地之後,香港的英資也就都低調起來了。且華資收購英資巨頭企業,本身也增加了所有華人的自信,這一點問題上,陳志文可以說在間接幫了內地政府的忙了,雖說,他本身沒有這個意思,但結果就是如此,再加上陳志文也在燕京投資了不少,自然整個燕京領導都對他有好感。
“應該的,我也不會容許英國商人,繼續在香港華人頭上囂張。”陳志文也淡笑說道,ZZ方面他沒辦法,但英國那些資本家他還是可以鬥一鬥的,特別是置地,本身就那麼優質,卻經營的跟狗屎一樣,同時大股東怡和又沒什麼股權,不要說他,就是李嘉成、包玉岡這些人如果有了足夠的資本,肯定也會毫不猶豫的一口咬上去。
當然,華資能夠做成這樣的事情,本身其實還是受到內地的影響,在70年代之後,內地與美國及歐洲關係交好,又成為了五常之一,加上改開,這自然讓港英政府及背後的英國政府有了很大的壓力。
滙豐在原先歷史上交好李嘉成,其實也就是為了兩邊下注,如果不是內地影響力上去了,滙豐又何需如此?要知道,在70年代之前,華資資本也只能選擇與英資利益衝突不大的工廠、航運等行業,部分人選擇了銀行,結果後來還是被無形的收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