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思兔TXT免費看>都市言情>重生之實業巨頭> 472 mini與勞斯萊斯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472 mini與勞斯萊斯 (1 / 2)

“你想收購英國的汽車品牌?也對,我差點都忘了,你在美國還有一個AMC汽車公司。”撒切爾頓了頓後說道。

對於陳志文的資料,她自然早就查的很清楚了,不過其主要的產業還是在電子、地產、金融上,另外有個飲料,規模還不錯,就是不清楚具體盈利狀況,而在美國投資的汽車產業,下面人遞上來的資料中也有提到。不過雖說汽車產業是重投資,但小規模的汽車品牌,相比於陳志文目前的身價來說,更像是一個興趣投資。

“是的,不過AMC也只能在美國有一點銷售渠道市場,在歐洲就是一點資源也不行,如果能夠收購歐洲的一個汽車品牌,利用現有的渠道,那麼AMC的汽車也可以送到歐洲來賣,反之歐洲這邊的品牌,也可以利用AMC在美國的渠道進行銷售,可謂是雙贏了。”陳志文淡笑著說道。

其實,理論上是這樣,但實際上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因為雙強合作,的確可以互補,可兩個一般水平甚至是菜鳥水平進行合作,那可就難說了,汽車品牌進入一個新市場,特別是這個市場已經成熟還有著大量競爭對手的時候,外來品牌幾乎是沒什麼機會的,想嘗試一下,就得投入巨大的資金,來進行宣傳,光是這一點,兩家一般的汽車公司就算合併,恐怕也沒這個能力,畢竟,海洋運輸的成本不低,美國的車運到歐洲賣或者反過來歐洲的車拿到美國來賣,成本必然比本土生產的要高。

甚至就是雙強合作也不一定行,1998年的賓士收購美國克萊斯勒,合併8年最終虧了200億美元離場。

不過現在還是80年代,哪怕是歐洲美國,本土的經濟在未來還是有著很大的成長空間,也就是說,只要熬過80年代,那麼未來這些汽車品牌,也是有很大可能在未來能夠恢復之前的巔峰的。

當然,這些也只是看運氣,最重要的還是有機會進入國內市場,那裡才是最佳的汽車企業市場聖地,早一點進去,將品牌名氣打造出來,就可以跟著內地經濟一起起飛了。

“艾瑞克,我需要與你說實話。”撒切爾說道:“雖然英國的汽車品牌,很多是準備出售的,不過我們內部更傾向於出售給傳統的汽車品牌,比如大眾、寶馬、賓士、豐田本土或者美國的幾大汽車巨頭,因為我們不是想脫手不管,而是希望在這些大公司的資金、技術、市場支援之下,能夠救活這些公司。”

英國的汽車產業,從70年代就已經不行了,追根究底,還是因為在60年代之前,那時候英國與歐洲的關係一般,本土也有著較強的汽車行業保護性關稅,所以內部的汽車品牌都靠著本土市場外加部分殖民地及英聯邦,活的也還行。

但隨著70年代之後,英國國力衰弱,本土人的購買力下降,對殖民地及英聯邦的影響力也下降,出口受到影響,而最要命的是,因為各種地緣關係,英國在1973年加入歐盟,針對歐洲汽車品牌的關稅也下降了。當然,英國汽車也一樣能夠享受低關稅出口歐洲市場。

長時間被關在籠子裡的英國汽車品牌,面對德國、法國乃至義大利的汽車同行,完全是不堪一擊,英國政府為了拯救汽車行業,花大價錢將很多汽車品牌收為國企,可惜,汽車行業是個超級吞金獸,如果產品力不行,那麼就會虧到傾家蕩產,英國政府的財政本身就受到經濟危機外加馬島戰爭的影響,已經沒有能力再養這些汽車品牌,外加一堆虧損的國企了。

同時,撒切爾的執政方針就是自由化市場,於是就開啟了轟轟烈烈的國企私有化政策。但私有化的目的,除了降低政府負擔,還需要的是保證企業能夠繼續存活,這樣才能保住就業。

英國汽車行業的情況,似乎也只有那些汽車巨頭,才有能力拯救。

“英國現在的汽車品牌,至少有20多個吧?這麼多品牌,那些汽車巨頭大公司也不可能都有興趣吧?而且資金方面,我這邊不會有太大問題,技術的話可能的確差一點,至於市場,我可以再透露一點,我準備在全球市場投入大量資金,佈局汽車行業的終端銷售門店,我想這會有很大的幫助吧。”陳志文淡笑說道。

這點也是真的,未來等自己資金從日本市場出來,或者90年代從美國IT市場出來,或者其他投資的回報,當資金數量過大的時候,不可能再如以前那樣,再投資股票再繼續翻倍增長,金融投資的上限基本上已經到了,且除了網際網路行業,其他市場也基本上都固化了,而網際網路行業,在初期的投資,並不需要很多錢。

未來的國內基建會是一個不錯的投資地方,可第一他不可能投入太多資金進去,第二就是國內也不會都給他這個機會,適量的就差不多了,他本身也就只對那些大城市之間的高速或者大城市的大型專案感興趣,這種明眼人都知道利潤豐厚的投資,競爭肯定很激烈,吃一部分可以,吃太多不太可能。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