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在粵州的流程一樣,港商團分成了兩個團,地產商們去看基建,陳志文等人則去看燕京的各大工廠。
林局長親自帶著團,前往了位於燕京市郊區的一家大型工廠:燕京電子管廠。
“陳先生,這裡就是我們國內目前最大的電子工廠,燕京電子管廠,這裡生產的各類電子零件,佔到全國才能的20%。”林局長笑說道。
“的確很大。”陳志文等人是坐在汽車趕過來的,一路上就看到了這家工廠的邊界,面積之大,估計有著上千畝。
“這是國內在50年代156個大型重點專案之一,可以說是舉國之力建成,是當時亞洲最大的電子管工廠,在60年代”汽車朝著工廠大門駛去,林局長也在介紹著燕京電子管廠的歷史。
陳志文也在認真的聽著,不過心中卻想著另外一件事,因為他知道,這家燕京電子管廠,其實就是未來京東方的前身。
在5060年代,電子管的作用非常大,很多電器都需要這類零部件,它的作用類似閹割版的晶片,但進入70年代後,積體電路+晶片開始取代電子管,無論是成本還是效率,都在遠遠超過。
而進入80年代後,海外的積體電路產業衝擊國內市場,這家燕京電子工廠自然陷入了絕境,到了80年代中期幾乎破產,硬是熬了幾年後,一位後起之秀對其進行了改革,並且改了名字:燕京東方電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前四個字的後三位,正是京東方。
不過現在麼,在內地,燕京電子管廠還是活的很不錯的,畢竟只是國內的需求就足夠多了。
汽車停在了工廠門口,此時門口之中也有一堆人在等待,在林局長的介紹下,陳志文也算認識了為首的張洪彪廠長。
在相互認識後,張廠長自然帶著港商一行人在工廠內轉了一圈,不過很多部門卻也不讓進,似乎有很大的秘密,陳志文倒也覺得正常,因為軍工電子,可能也是這家未來京東方目前的主要業務之一。
“陳先生,聽說你是香港最大電子工廠的老闆,不知道你認為我們電子廠的技術怎麼樣?”張洪彪笑問道。
“亞洲的話,除了日本,應該還算不錯。”陳志文想了想,委婉說道,這句話倒也沒完全錯,整個亞洲目前日本自然最強,甩其他地區幾條街,再次一點就是灣灣與韓國了,這兩地雖然吃著西方科技的尾巴,但發展的比較晚,目前主力也還是傳統的電子管。晶片及積體電路,也才剛起步,就是三星電子,現在也才剛剛下定決心做晶片產業。
“那陳先生認為積體電路,一定會取代電子管嗎?”張洪彪接著問道,作為全國最大電子工廠的管理者,他自然有資源得知海外電子行業的發展情況,再說,以他的身份,拿到一臺進口的歐美電器並不難,隨便拆了就知道海外目前的發展情況了。
“可以說是一定,效率相差太多,就跟汽車取代馬車一樣,是必然。”陳志文頓了頓說道:“國內如果想跟上技術發展這條路,得早點投入研發這一塊了。”
“這也不是我能決定的。”張洪彪也沒太在意。
又閒聊幾句後,張洪彪又與其他幾位港商聊了起來,他似乎想說服這些港商購買自家的電子管,不過卻沒什麼成績,香港的電子工業,部分也的確需要電子管,但電子產品,誰也不敢隨意更換核心零件。
到了中午,大家就在公司的招待所吃了一頓午飯,燕京與粵州不一樣,這裡雖然也有海外客人,但這裡的重視程度顯然比不上粵州。
不過這也讓陳志文品嚐到了比較正宗的燕京美食,這裡也有一隻烤鴨,據說就是全聚德的,味道還不錯,倒也省的陳志文專門再跑一趟了。
離開燕京電子管廠後,林局長又帶著幾人在燕京市的不少工廠轉了一遍。
粵州的工廠,主要就是紡織、玩具等易出口的產品,而燕京則是國之重器,除了電子,還有重工、鋼鐵、機床製造等等,這些跟陳志文倒是沒什麼太大關係,有部分港商則很感興趣。
可惜今年還是77年,要不然,他可沒興趣當做陪襯,早就拿著美元去到處投資了。
在燕京待了幾天後,中央派來了一位部委與港商團會面,目前國內的政策,還沒徹底將所有工作重心放在經濟上,他們這群人也自然不可能有後世那種最高領導人接見的情況,不過,除了陳志文,其他人其實也沒多想。
離開燕京之後,港商團又相繼前往了東北,這裡可以說是目前全國經濟的重心,大量自然資源及重工業都在這裡,光是一個大慶油田,每年的出口石油創匯就高達國家出口的1/3,如果沒有它,那國內的經濟會更差,甚至改開之後的很多預期投資,也都是因為大慶油田的長期穩定出油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