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淳義思索了一會,說道:“從我們戰艦所有探測系統都沒有任何警報來看,這應該不屬於我們所知的某種粒子或者能量。
因為它是超光速的,我覺得有兩種可能。一種就是某類負物質,一種可能與空間能量有關。
由於當初星雲模擬受到波及的範圍,就假定是空間波動,只不過都不清楚空間波動是什麼樣的情形。”
專家組組長湊上前來,說道:“我覺得,應該是一種負物質,你看剛才那些圖爾戰艦,防護罩都進行了抵抗。
說明兩者之間進行了某種物質反應,而第三道屏障最終抵擋住了,這和負物質攻擊有極限距離很相似。”
“嗯,我們在這裡等一段時間,如果沒有什麼進一步的情況發生,就派出戰艦前往兩道屏障防線搜尋檢測一番,屆時要你們好好研究一下了。”
林楓對專家組組長說道。
“好的,希望我們可以研究出一些結果。”
十多天後,這裡沒有進一步的狀況發生,增援艦隊也到達了會合地點。
專家組的研究人員最終沒有找到任何異常的粒子存在,艦隊只能將一些戰艦殘骸收集了一些,然後招呼增援艦隊向己方靠攏。
兩支艦隊會合後,林楓立即從運輸艦上補給了消耗一空的負物質彈藥。
然後就安排幾艘由人工智慧和智慧機器人操控的圖爾戰艦,以超光速方式飛往中子星相撞點附近。
這些戰艦攜帶了一批隕石探測器,準備把被摧毀的監測網恢復起來。
透過近距離的監測觀察,確定中子星是否還存在殘留物質,如果存在的話,林楓就打算指揮艦隊前往,對殘留物質進行攻擊,做到徹底清理乾淨。
要知道中子星物質太特殊了,一旦能夠保持中子星物質狀態,說明體積不會太小。
體積太小,就會失去了中子星上面的強大壓力和高溫環境,進而維持不了中子星簡併態。
那樣,中子星物質會發生變化,其中子狀態維持不到15分鐘,就會產生中子貝塔衰變。
這個衰變過程裡,中子會衰變為質子、電子以及反中微子(以能量的方式釋放)。
這種以能量方式的釋放,就會伴隨巨大爆炸。
所以當時兩截中子星物質相撞後,就是因為有一部分中子星物質脫離了中子星,產生了衰變,進而釋放能量,才引發了爆炸。
爆炸之後,物質總質量會下降,但是新出現的質子、電子以及未進行貝塔衰變的中子將一起結合為新的元素,其中發生貝塔衰變的中子產生的元素以氫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