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科幻靈異>他有一劍> 第一百三十九章 池子中的龍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百三十九章 池子中的龍 (1 / 3)

廢了老大的功夫,餘真意才控制住自己的心魔。

這個時候,他抬起頭,一步來到了煉獄洞天的下一層。在這裡,他看到了一個水池。水池看似很小,但是在餘真意遙望之後,變得非常大。

彷彿在天地之間,餘真意便成了一個螻蟻,水池變成了汪洋大海。

大海中,有無數的蛟龍,在翻滾身軀。

蛟,池魚,蛟來為之長,有角曰龍,無角曰蛟。蛟千年化為虯龍,虯龍五百年化為真龍。古代神話中,蛟是龍最初級的階段,還沒有角。

蛟修行千年後,渡過九天雷劫,就可進化成為虯龍。虯龍就不再是水獸了,而是剛剛長出角的幼龍。從蛟到虯是質的飛躍,從虯龍到真龍是量的變化。虯龍已經是龍了,他可以離開水,翱翔九天。虯龍屬於龍的幼年期,實力最弱。

蟠龍,身長四丈,青黑色,赤帶如錦文,常隨水而下,入於海。

古代神話中,蟠龍是東海龍王的第十五個兒子,是一種生活在江河湖海里,但長時間留在人間的龍。蟠龍負責翻雲覆雨,掌管天氣變化。由於工作原因,所以蟠龍不能待在天上,故而長時間留在凡間。在許多古建築上,蟠龍的形象經常出現在皇宮的柱、梁之上,代表著皇帝是留在凡間的真龍。

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鰲足以立四極,殺黑龍以濟冀州,積蘆灰以止水。

神話中,黑龍是一種非常兇惡的龍,實力極強,遠超蟠龍、白龍。黑龍可以吞雲吐霧,召喚滔天巨浪,引起洪水氾濫。相傳共工撞斷不周山後,天柱傾斜,此時天地間出現了一條黑龍,這條黑龍帶來了巨大的洪水,淹沒凡間。於是女媧娘娘煉石補天,斬斷神鰲四足支起四方,又把帶來洪水的黑龍斬殺,凡間洪水才平息。

莒州有赤龍見於龍王峪,先大後小,長十數丈,所過草木如焚。赤龍就是火龍,周身赤紅,飛翔時身上散發著熊熊烈焰,龍嘴一吐,就是威力十足的龍焰。

赤龍可以口吐烈火。據神話傳說記載,赤龍可以隨意改變自己的身體大小,像金箍棒一樣可大可小,赤龍最大可以有十幾丈長,最小可以猶如飛鳥一般。赤龍飛過之後,大地草木都被烤乾,就像焚燒過一樣。

東方青龍,角亢之精,吐雲鬱,啖雷發聲,飛翔八極,周遊四冥,來立吾左。

青龍是古代神話中的神龍之一,也是傳統文化中的“四象”之一。青龍跟白虎、朱雀、玄武合稱為“四象”。青龍是東方聖獸,代表著一年四季中的春季,寓意為生機、仁德。青龍也叫做蒼龍,統領東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而這東方七星宿在夜空中的形狀酷似一條巨龍。

鐘山之神,名曰燭龍,視為晝,瞑為夜,吹為冬,呼為夏,不飲,不食,不息,身長千里。

燭龍是盤古身體的一部分所化,屬於龍類的先祖級別。燭龍是鐘山之神,他可以掌控日夜更替,四季輪迴。燭龍的身軀非常龐大,長達千里,酷似一條大蛇。燭龍住在北方的極寒之地,不吃不喝,也不睡覺不呼吸,卻活得活蹦亂跳,自由自在,這就是燭龍的強大之處。

應龍處南極,殺蚩尤與夸父,不得覆上,故下數旱,旱而為應龍之狀,乃得大雨。

應龍是黃帝麾下的第一戰將,他非常能征善戰,驍勇無比。凶神蚩尤和他麾下的大將夸父,都被應龍斬殺。跟別的龍不同,應龍有翅膀,他以尾畫地,就可以形成江河。應龍斬殺蚩尤之後,因為神力損耗過大,無力飛回天庭,只能住在凡間的海里。燭龍住在北極,應龍住在南極。大禹治水時,也曾獲得過應龍的幫助。

祖龍是萬龍之祖,也就是混沌初期,出現的第一條龍。古代神話中,人是由女媧娘娘捏土捏出來的,那龍是由誰造出來的呢?伏羲,伏羲創造了第一條龍。

伏羲是古代神話中的創世神,他封禪泰山,然後取蛇身,鱷魚頭,鹿角,虎眼,魚鱗,牛腿,鷹爪,鯊尾,鯨鬚,創造出了第一條龍,祖龍。

餘真意曾經只見過白水這一條蛟龍,現在陡然見到這麼多龍,內心有些慌亂。

在這個世界上,蛟龍十分少見。

關於蛟龍的傳說,卻有不少。

唐玄宗在未登基時,曾經在興慶宮的池中放養了一條龍。等到他即位時,興慶宮池中有一條小龍游到宮外的御溝水中,它奇狀蜿蜒,負騰逸之狀。宮中的男男女女,沒有不出來看的。

後來唐玄宗幸遊西蜀,出發前夕,那條龍從池中躍然升空,駕著白雲,橫亙千里,朝西南方向飛去。周圍的文臣武士,都看到了這壯觀的景象。等到玄宗行至嘉陵江,登上船要過江時,看見那條小龍緊貼在船的一側前進,侍臣們全都目睹了這一幕。

玄宗感動得熱淚盈眶,對左右的侍臣們說:“這是我興慶池裡的那條龍啊!”於是玄宗命人把酒灑到江中,親自禱告,龍才從水中奮鱗振鬣而去。

後來,唐玄宗在東都洛陽,白天在殿中休息,夢見一個女子跪拜於床下。那女子容色濃豔,頭梳交心髻,身披大帔廣裳。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