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頂上面的左邊有著一口很古老的鐘,據記載,是當年民間連年乾旱四處顆粒無收,於是皇帝下旨邀請真人作道施法,在武當山經過日夜的做法終於求來了甘露,於是人們沸騰不已在武當山修建聖鍾來感激上蒼的恩慈。來到金頂首先要做的事就是尋找金頂三保,神燈、石頭、金磚。
真正的被世界所認同的長明燈,是武當山的長明燈,任憑風吹雨打至今長燃,六百年年從未熄滅。可以說從外表看這盞燈很普通,只是在上下雙層結構當中有些特殊,上層裝的是水,下層裝的是燈油,燈心是用蠟處理過的,如此簡單的一盞燈,為什麼能長明不熄呢?
餘真意也不明白。
有人說長明燈之所以長明,要歸功於避風珠。在殿中藻井上懸掛著一顆鎏金明珠,人稱避風仙珠,傳說有了這顆避風仙珠,山風就不能吹進殿門,才能保證神燈長明不滅。
這避風珠,可是好寶貝,兵器榜上,排名七十八。
餘真意走著走著,發現了一間財神廟,便御劍停留,在裡面逛了片刻。一個小道童走過來,看著餘真意,笑道:“施主不知道這財神廟的來歷吧,我給你講講。”
武當山有座財神廟,廟的周圍放著石馬鞍、石桌子、石椅子和石鴨子窩等等。傳說,它們過去都是銀的、金的。
古時候,這裡來了一個老頭,叫趙公明。
他在十八盤上的巖殼裡,搭了個窩棚住下來。不管颳風下雨,他天天都提個舊竹籃,到處拾破爛,乞討殘湯剩飯。他自己捨不得吃,捨不得喝,穿得破破爛爛,卻養著一條無精打采的黑狗和一隻不下蛋的麻鴨子。
黑狗和麻鴨子看主
人窮,也很儉省,狗一天只吃一口飯,鴨子只吃一撮谷。奇怪的是,它兩個從來不屙屎,也不跑不叫,從早到晚,乖乖地瞪著眼睛守大門。
附近有個錢員外,他家大業大,花錢如流水,吃不完的飯菜,往溝裡倒,半舊的衣服,往垃圾堆上扔。趙公明好心勸他莫作孽,要省吃儉用。他倒把好心當成驢肝肺,說趙公明是“狗咬老鼠多管閒事。”
趙公明討了沒趣也不在乎,常常把錢員外扔的衣服,一件件揀了給窮哥們穿;把他倒的飯菜挑回去喂癩皮黑狗和麻鴨子。黑狗和麻鴨子也怪,錢員外倒一盆,它們吃一盆;倒一桶,它們吃一桶。
一天早晨,太陽特別亮,天上掛滿五彩雲,山花兒全開了,香得醉人。忽然,麻鴨子“嘎嘎”叫,生了十個金蛋蛋;大黑狗“汪汪”叫,屙了十個銀錠錠。從此,天天照常,從不間斷。
趙公明還是捨不得吃,捨不得喝,卻把金銀分給窮人,叫他們安家立業,好好過日子。可是,金蛋蛋、銀錠錠還是越來越多,用不完,沒地方放。趙公明把它們鑄成馬鞍、桌子、椅子等等。這時候趙公明依然捨不得吃,捨不得喝,天天提著籃子拾破爛。
錢員外坐吃山空,一步步把萬貫家產蕩光賣盡了,只好也去討米要飯。一天,他在半路上遇到了趙公明,心裡漸愧,躲不開,只好去躬身作楫,道:“趙老爺,您有那麼多金銀財寶,該坐享清福了,怎麼還拾破爛呢?”
“常將有時思無時,細水長流光景好啊!”
趙公明說。“南海大,是一滴滴水匯的;糧倉多,是一粒粒穀子積的。我的黑狗子和麻鴨子,是吃了你的殘湯剩飯,才生金屙銀的。希望你以後能勤儉過日子。”說完,便掏出了一些金銀給他,叫他重新安家立業。
哪知錢員外本性不改,拿著趙公明給的金銀,還是酒館進肉館出,沒多久,就又成了窮光蛋。狗急跳牆,他乘深夜,一把火燒著了趙公明的茅屋。心想:“燒死你趙公明,燒不毀金桌、銀椅,留下來全成了我姓錢的了。”
山風大,火勢猛,轉眼間茅屋就成了灰燼,可是趙公明卻未被燒死。麻鴨子變成一隻金鳳凰,載著趙公明昇天了。黑狗變成了一匹大黑虎,撲出來,咬死了錢員外。
這時,趙公明屋裡的東西猛一暗,都由金的變成了石頭的,再不怕貪財的人來打它們的主意了。後來,趙公明成了財神爺,可還是捨不得原來住的窮地方,人們就地給他修起了一座廟,就是武當山現存的“財神廟”。
餘真意聽得哈哈大笑,這小道童,講的可很有意思。
他拜過財神之後,接著往前走。
走過雲霧繚繞的山間小路,穿過鬱鬱蔥蔥的樹,迎春花依舊嬌豔的開在那裡,“仙道悠悠,古人何方?松柏交相映,山間小路依舊起落長,不見松月下古人,今人依舊著盛裝,無有古人賦詩興,但聞笑語滿山揚。”
今天的遊歷,對於餘真意來說,可比修行,要有意思得多。
他拿出真武劍,在地上刻下“餘真意到此一遊”,七個大字。
開懷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