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所謂“師席本自尊崇”,對於地方長官而言,雖然教官、僚屬都是下級,但一旦讓其兼任書院山長,就必須“致敬盡禮”,“卑禮厚幣”。而教官、屬官一旦出任山長,也會捍衛師道之尊,反對以衙門之習行於書院,尋求書院的神聖以及學術的自尊與自信。
齊魯書院,曾經有一位才子,寫了一首詩,讚頌山長的美德。
柏悅松堅道貌尊,水雲深處老乾坤。名山宰相無官守,陸地神仙有子孫。喜見函秦來紫氣,適當風雪滿程門。廷平譽望東南重,晚節黃花沐湛恩。
書院的制度,就是山長山長負責制。
是一種確立山長為書院領導核心地位的管理模式。
山長的品行,自然影響了學生。所以書院的成績,與山長的為人,直接掛鉤。好的山長,教育出來的學生,品行極佳。而差一些,教出來的學生, 德行也不一定好。
山長之外,有堂長、學長、齋長諸職“相與勵翼之”,其最簡者可以就是山長一人。
官府主持的大中型書院,職事較多,如齊魯書院,就有山長、副山長、堂長、講書、講書執事、司錄、齋長等。聽說大唐為首的四大書院,設有山長、堂長、提舉官、堂錄、講書、堂賓、直學、講賓、錢糧官、司計、掌書、掌儀、掌祠、齋長、醫諭等共十五種職位,構成一個龐大的組織管理體系。
其中,前四位居書院的重要地位,各設有專門的辦公場所,分別叫做“山長位”、“堂長位”、“堂錄位”、“講書位”,另有“職事位”二處,居處其他九種職事。
山長位高權重,主持教務,取捨諸生,是書院的核心,每月三次課試及逢一、三、六、八日講課時到院,堂長為其副手,住院掌理日常院務。其他各職各有責守,分工明確,協助山長、堂長維持書院正常的教學、研究、祭祀、圖書、經費等各項管理,甚至院中師生的身體狀況亦有“醫諭”來作保障。
山長,郡博士為之。職事則堂長、司計各一員,齋長四員”。
眾多學生,是山主的所作所為,是可以親身感受到的。現在聽說大唐的“太子殿下”來了,他們心中,有一肚子苦水無處可說,便來到餘真意麵前,吐了個痛快。
餘真意聽的有些頭痛,但還是堅持聽下去了。
一旁的徐仰止,也聽的十分認真。
什麼住的地方,天差地別,什麼每個月的福利都不一樣,什麼不用好好學習,就能拿到書院的介紹信。總之,這些其他國家的學生,來了大唐,待遇極好,遠超本國的學子。
這件事情,積怨已久,現在餘真意說自己是太子,書院的學子,才過來訴苦。
不然根本就沒用,只要山長不改,情況還是這樣的。
餘真意還聽說,不止是齊魯書院,別的書院,也有這種情況。全都是山長,為了上頭“搞好聯誼”的口號,做出的決定。
這時,一個學生走到餘真意麵前,說道:“咱們齊魯書院,最過分的是,山長還下令。每一個番邦學生,就要三個人來給他當“學伴”,美其名曰說是教他說大唐官話,實際上派過去的,都是些女學生。”
說完,這個學生看了一眼江凌。
餘真意氣極反笑:“還有這種情況?”
他是真不知道,這齊魯書院,私底下竟然是這個樣子。
這時,一旁那位明月國的書生韓公子走過來笑道:“我剛才笑的,就是這個,你大唐再厲害,有我明月國厲害嗎?”
“大唐的學生,去了國外,要努力打工賺學費。還要努力學習,不然會被開除,要學習別國的語言。還要適應環境,要忍受歧視,這就是你大唐的學生。”
“別國的學生,來了大唐書院,拿著高額的補貼費用,完全不用擔心考試和學習。還有姑娘倒貼,輪著換。處處有待,就連住的地方,都是整個學院最好的,這,就是你大唐的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