慌亂之中,餘真意和彩雲進入城隍廟,開始打坐準備調息片刻。正尋思著該怎麼逃走,這時就聽門外傳來撞門的聲響,頓時一愣,心中驚駭至極,它……莫非是想要闖進來?
這東西,竟然連神祇都不懼。
門外傳來的撞擊聲越來越大,砰砰聲響猶如催命一般,葛清平冷汗淋漓,心中惶恐,藏在城隍神像後面,動都不敢動。
那城隍廟門實為榆木所制,風吹雨打,早已腐朽,撐不住一腳之力,然此刻卻如被神力加持,銅牆鐵壁一般將鬼物阻於廟外。城隍廟,還是有些法力的。
城隍廟裡當然不會供奉活人,所以“城隍”自然是一位“神”。
“城隍”一詞,最早可見於《周易》一書,泰卦上六:“城復於隍,勿用師。自邑告命,貞吝”。“城,以盛民也。隍,城池也,有水曰池,無水曰隍。易曰:城復於隍。從阜皇聲。”可見“城隍”一詞本意即城壕,後泛指城牆和城壕。
城隍是守護城池、護國安邦、統轄亡魂、調和風雨之神。故歷代官員在赴任時,都要先到城隍廟內燒香、祭拜、宣誓等,以求城隍護佑一方平安。
餘真意看了看這位城隍爺的神像,神像用泥雕塑,塑像高五米有餘,身材高大魁偉,氣度不凡,雕工精細,神態逼真,活靈活現。
五官如真人一樣,眼睛會眨,耳朵會聽,腳手會動指頭能伸能捏,龍袍、紗帽、鞋子可抽可提可卷可放,腳蹬兩獅會紳縮,手提一大算盤,長丈六,寬四八,珠子有碗大,盤上寫著:“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等來早與來遲”的大字,小字寫著:“好也算算,醜也算算”。
時不時的還散發出一陣金光,加持在四周的廟宇上。
可隨著每次撞擊發出金石相擊之聲,然奈何那鬼物的撞擊越發頻繁,力道越來越大,整座城隍廟都在震顫,塵土簌簌落下,終於在一聲轟隆巨響中,廟門隨著整面牆壁轟然倒塌。
那無間鬼煞闖入廟中,見到城隍神像,絲毫不顯畏懼,反倒上前一口咬向城隍神像,竟將神像的頭給咬掉下來,恰好滾落到餘真意麵前,餘真意見神像眼中竟流出血淚來,大驚失色,讓神祇泣淚,這東西也太強了。
看到庇護自己的城隍爺,頭顱都掉了。
餘真意怒極,體內的靈龜鎮海決讓他恢復清明,上去一拳砸在那無間鬼煞的頭顱上。餘真意如今,在踏浪境,已經修行蠻久,力氣活撕狼虎不是問題。
這一拳下去,就是個踏浪境的妖物,也要掂量掂量。
可是砸在無間鬼煞的頭頂,卻是一點用處都沒有,只是讓它的身子下沉了三分。一身琉璃血骨,看上去比餘真意的身軀還強,讓他的手隱隱作痛。
餘真意心中苦笑,心道自己死在這鬼王手裡,也算是死的不冤。
只是連累了彩雲,要是自己不託大就好了。
此時餘真意麵前的神像被毀,失去藏身之地,他只能將身上所有能用的符咒悉數向著鬼煞打了出去,與其說是殊死一搏,倒不如說是臨死前最後的掙扎,他只是不想坐以待斃。
頃刻間鬼煞被符火點燃,渾身浴火,熊熊烈火中,無間鬼煞卻毫髮無損。
餘真意心中絕望至極,絕境之中,忽的想起自己懷中還有一顆佛寶舍利,便索性也取出向著鬼煞打去。
鬼煞不避不閃,反而張嘴一口將那舍利吞了下去,舍利懸浮於鬼煞體內,霎時華光大盛,光耀如日,熠熠烈光將鬼煞渾身骨架烤的滋滋作響,空中瀰漫著令人作嘔的焦糊味道。
餘真意見鬼煞受創,自己生還有望,不禁喜出望外,然尚來不及高興,便見那鬼煞軀體內湧出一團黑氣,將舍利團團裹住,舍利光華亦無法穿透,隨著黑氣漸漸侵入舍利之中,舍利的光芒隨之暗淡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