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科幻靈異>他有一劍> 邊境少年 第五十六章 天地雖大,我有一劍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邊境少年 第五十六章 天地雖大,我有一劍 (3 / 3)

白水不敢再觸碰他的黴頭,直接離開了。臨走之前,還看了岸邊的餘真意一眼。

神仙打架,凡人不要插手。

這場鬧劇,最後就這樣收尾了。梅七劍提著離多少,來到餘真意身旁,笑道:“小子,送你一份機緣要不?去那下那把斬龍劍,它就是你的了。”

餘真意愣了一下:“前輩,難道你不需要這把劍嗎?”

梅七劍搖搖頭:“我需要劍,但是這斬龍劍,不適合我。我這次來,真的不是為了寶劍,而是為了殺掉這個敗類。我看你跟劍有緣,不如你去試試?”

說到這裡,梅七劍又說道:“天下各地,都有斬龍劍,若是能把它們收集起來,將來有不少的用處。”

大唐的國境,很是神奇,梅七劍已經是第二次,見到斬龍劍了。

“南有靈山,北有大洞。”

梅七劍第一次見到斬龍劍,是在距離靈山只有幾公里的水塘村大橋村民組是響水灘瀑布所在地,這裡群山環繞,景色宜人。響水灘瀑布向來名氣很大,來此遊玩的客人很多,但坐落在瀑布下游一塊巨石上的斬龍劍卻鮮為人知。

在一片竹林掩映的河邊,劍身坐落在一座古石拱橋上游十米的一塊巨石上,長約兩米,劍身共有八個面,正所謂古人所說的“八面玲瓏”,寶劍的八個面都刻有字,隱約可以分辨出“如”“來”“文”“王”“長”“露”等字。

劍的頂端有個八面的座子,像公園裡微型的亭閣為劍身避風擋雨。

劍的下端焊在一塊巨石之中。劍的下游就是一座古石拱橋,橋面離水面有8米多高,橋面現有兩塊石條,大約一米多寬。關於這座橋建立的歷史年代,無人知曉。

據附近的一位李姓老人介紹,相傳這座古石拱橋原有八塊石條併成,有五米多寬,是一條歷史古道。橋的兩側有兩座廟宇,由於來往的行人很多,廟裡的香火也很旺。

相傳深居響水灘中的一條蛟龍卻沒有得到人們的供奉而非常生氣,心中始終耿耿於懷,總想著報復人類。一個夏天的傍晚,天空烏雲密佈,片刻之後電閃雷鳴,狂風大作。這條龍藉機鑽出水面,用它的尾部猛抽橋面,八塊橋面頃刻間被剷斷了六。

正在這危機時刻,祠山王張渤治水路過此地,他高呼一聲:“畜生,休得猖狂”,隨後拔出利劍與蛟龍戰在一起,經過了三天三夜的浴血奮戰,雙方的體力消耗極大。

張渤站在橋頭,用寶劍支撐住自己的身體,而那條蛟龍也累躺在河邊張嘴大口喘氣。此時的祠山王張渤抓住有利時機使出自己的全身力量,持劍向十米遠的蛟龍投去,立刻將它死死釘在河邊。

蛟龍高昂起脖子八面點頭似是尋求救援,張渤的寶劍也化為八個面,每個面都深深插入龍體,這位昔日八面威風的蛟龍的幾經掙扎之後終於死去,死後的蛟龍化為一塊巨石。

祠山王的寶劍也化為斬龍劍,為了防止死龍復活,再次危害人類,張渤又在劍身的八個面刻上字元。從此之後,這一帶風調雨順,再也沒有發過洪水,人們世世代代安居樂業。

這是梅七劍,見到的第一把斬龍劍。

大唐如此之大,肯定還有許多鐵橋下,掛有斬龍劍。如果把它們都拿在手中,說不定會產生一種變化。梅七劍有這種自覺,所以他希望餘真意,能把這斬龍劍留下。

餘真意卻是搖了搖頭。

梅七劍問道:“怎麼, 這劍不好嗎?”

餘真意摸了摸自己身後的真武劍,笑道:“天地雖大,我有一劍,足矣。”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