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自從來了雷巖匠父子,白龍邊被斬殺了。
白龍被斬斷後,人們過著安居樂業的生活。橋下的水乖乖地流著,給兩岸人民帶來了幸福與歡樂。這座石拱橋,人們也把它叫做“浮橋”,以示永遠不會沉沒。
現在人們在浮橋頭旁看到的這座廟,就是當年雷巖匠兒子鑄劍的地方,為了紀念雷氏父子,就把它叫做雷公廟了。在浮橋上看到的,沒有龍頭和龍尾的石龍就是當年被巖匠兒子斬斷的白龍殘軀,浮橋下正中插的一把寶劍就是當然雷巖匠兒子鑄煉的斬龍劍。
就是這麼一把劍,白水河邊的人們,看著這把劍,經歷日曬風吹。
可這把劍,是屬於白水河百姓的, 他一個外鄉修士,憑什麼拿走?
雖然是我外鄉修士,可是北辰劍宗的名聲,傳出老遠。白水河的百姓,也不敢輕易招惹。所以眾人都看著離多少練劍,沒人敢上去說兩句話。
餘真意在底下,也沒有覺得有什麼問題。
一旁有大人,給自己孩子,講起了這把斬龍劍的故事。
從鎮龍山下來一個姓雷的老巖匠來到白水河邊,看到兩岸人民飽受苦難的情景,和鄉親們對白龍危害的訴說,他憤憤不平,決心要在這裡修建一座石拱橋。雷巖匠祖祖輩輩都是巖匠,吉崗坪坳就是他的老屋場,為修吉崗坪的鎮龍山他被選為掌壇巖匠師傅,鎮龍山修好後,他就住在鎮龍山上。
他雕龍成龍,刻虎成虎;逢山能開路,逢水能搭橋,真是藝高膽大,樣樣在行,人們也叫他為雷巖王。白水河兩岸人民聽說雷巖王要到這裡修橋、鎮龍,人人高興得不得了,家家有錢出錢,有糧食出糧食,有力出力。
開山鑿石,日夜苦幹。經過三年零六個月的日日夜夜,一座五拱青石料巖橋就快要合攏了,雷巖王為了降服白水河的蛟龍,就在合攏處雕了一條白龍,將白龍夾在中間,以示懲處。終於一座寬三丈,長十餘丈,高七、八丈的五拱大石橋橫跨兩岸,豎立在白水河上。
這些事情,不是當年的老人,已經有很多記不清了。
可是雷巖王的雕像還在,怎麼能就這麼被人拿走了斬龍劍?
有一個小孩子,在白水河邊大聲吼道:“壞人,誰讓你動我們的斬龍劍,你要是把劍拿走了,河水不是又要漲起來了?”
這聲音不大,卻隨風傳到每一個人耳朵裡。
小孩字的爹孃,急忙捂住了他的嘴巴,帶著他離開了白水河。
可是逐漸的,有聲音在人群中響起“要是他拿走了斬龍劍,再發大水怎麼辦?”“就算是修行人,也不能不管百姓的死活。”“北辰劍宗的仙師,難道就是這樣的嗎?”
一時間,風頭有些不對。
離多少皺了皺眉頭,他沒想到,事情會變成這樣。
可是白水河兩邊的老百姓,又不是傻子,前些時候斬龍劍不消失,是在夜裡,自然無人追究。可是在這麼多人看著的情況下,還要取走屬於他們的斬龍劍,這些百姓,自然不答應。
一時間,民情高漲。
甚至有百姓說,要去官府,告這離多少,他們已經把名字記下了。
離多少總不可能,把這裡的所有人都殺了。要是真做了,大唐的軍隊,怕是要追殺他到天涯海角。
他突然有些後悔,剛才不該報出自己的名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