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落驚天地,詩成泣鬼神。
文人墨客在書院備受推崇。
徐飛燕的出場十分高調,她一口氣“做”了十幾首驚才絕豔堪稱千古絕唱的詩作,驚豔全場。
不得她沾沾自喜,大病初癒來到書館的元皇女當眾質疑她。
“做出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這般哀怨的閨中詩詞,又寫得出大浪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風格不一,詞風截然相反,若非驚世憾俗之奇才,便是借花獻佛抄襲他人。“
元皇女話一出,全場死寂。在場的才子們仔細一想,亦覺也是,此人不過一女乞丐罷了。
周圍人質疑的目光徐飛燕憋的臉色通紅,滿心怨恨無比。
寫這些詩的人還沒出生,我借用一下如何?而且我讓這些詩句早日出世,供後人流傳學習,有錯嗎?為什麼都怪我?我這樣做都是為了是個朝代!
“殿下並未質疑這位小姐的才華,小姐文采風流,腹有詩書。請問小姐來自何處?師承何人?又在何處習文?”
古代讀書識字不易,就算是司業王朝國力鼎盛,百姓富足。但真正能夠讀書識字的人比例依然不大,普通老百姓家庭想供出一個讀書人,幾乎是傾家蕩產。
而普通人沒有名師教導,講文解字,縱使你天分再高也不可能有所成就。
天下才子哪怕你是再落魄在名不見經傳,亦或者才名遠揚聲名斐然,也都有師承。
無師不才可不是開玩笑的。
“我……“徐飛燕支支吾吾,“教我的是老師是一名隱居老者,師父不喜人知道他大名,所以我不能告訴你們。”
那名侍女退了回去稟告,一會又走出來。
“小姐才華出眾,殿下還欲向小姐討教一個問題。“
接下來的幾個看似簡單,實則都是徐飛燕聞所未聞,一無所知的問題。
比如千字文,四書五經,五言七律,詩詞對列,何為仄起平起。
徐飛燕冷汗直冒。她只背詩詞不是因為喜歡,貪圖一個腹有詩書氣自華,她原來在的世界流行唐詩宋詞,所以才背了不少。但很多詩詞韻意都不懂,甚至背出來的詩詞有個別的錯字。即使如此也算是千古絕唱。
前提是沒有人扒掉她的皮。
周圍看向她的目光越發鄙夷不屑。
“這位小姐,連這等問題都不知?為何又能寫得出如此驚才絕豔的詩句?莫不是抄襲?”
侍女一句話判了徐飛燕的死刑。
天下才子,最恨的莫過於此。心血之作被人盜取署名。
徐飛燕,已經不可能成為名噪天下的才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