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一面紅旗招展,虎尊炮那可怕的轟鳴戛然而止,西口的河谷上嗆人的硝煙開始慢慢的消散,戰場上突然變得死一般的寂靜,但緊接著官軍大陣突然爆發出一陣整齊有力的大吼:“殺——”
在這聲底氣十足的殺聲裡,三千火統手弓箭手踏步上前,在軍官的吆喝聲中穩步前行到火器射擊範圍之內。
“預備——射擊——。”
“射擊——”
“射擊——”
此起彼伏的呼喊聲中,一排排火統手舉起了裝填好的火統,一起點燃火繩擊發。
隨著一陣陣火門上火繩青煙的燃燒,爆豆一樣的轟鳴不絕於耳,一排排鉛子呼嘯而出,帶著地獄般的尖嘯撲向黑虎軍簡單而低矮的要塞,立刻在那要塞巨木上激起一陣陣紛飛的木屑青煙。
“後隊上前,舉槍,射擊。”小校再次呼喊,又一波火統兵上前擊發,又是一陣槍林彈雨。
郭偉權透過宮惟賢的彙報,已經瞭解了眼前這隊杆子的實力,作為一個軍人,作為一個統帥,再不會盲目自大,而是開始按部就班的展開進攻。無論面對的是蒙古韃子,還是曾經的衣食父母。
明軍的火器本來在這個世界上裝備就是最多最完善,只是因為打造質量才使得火器在明軍大陣裡體現不出來他自身的先進性,粗超的打製,低劣的瞄準性,非常容易炸膛,都讓火統兵成為自身傷亡最高的兵種,緩慢的裝填,天氣的限制,更讓火統兵成為雞肋,但這不能阻擋火器在歷史潮流裡的發展和被重視,對於呼嘯來去的蒙古韃子的騎兵,面對兇悍無比的滿清韃子,火統在一擊之後就是擺設就是燒火棍,但在攻城陣地戰上,火統兵依舊是軍隊裡最犀利的兵種。在這從容的好整以暇的發揮了他最大的威力。
三段式射擊,在所有穿越文裡都是穿越豬腳的發明,其實在明朝初期,在元朝末年的起義軍中已經非常成熟,已經運用的爐火純青,(我在浩如煙海的資料裡就不止一次檢視到這樣的記載還有詳細的圖片)現在,郭偉權給黑虎軍展示的就是在攻堅對陣裡,官軍火器的犀利。
一陣陣爆豆一樣的射擊過後,沒等硝煙散去,第二排槍聲再起,還沒等黑虎軍的兄弟抬起頭觀察動靜,第三陣槍聲再次轟然響起,那些想觀察敵情的兄弟立刻就被紛飛的彈丸,炙熱的鉛子打中,一時間損失慘重。
無論是被炙熱的鉛子打中哪裡,在接近液體的鉛子打擊下,那些兄弟們連哼一聲的機會都沒有,或者一頭栽倒,或者骨斷筋折再沒了戰鬥力。
高溫的鉛子打在要塞的原木上,立刻就會生起一道道青煙,在呼嘯的北風下慢慢擴大,成為燎原之勢。
“快,快,救火。”各個隊長和武長已經顧不得安慰,飛身站起,大聲吆喝著兄弟們開始救火。
這個要塞是原木搭建,一旦失火就是救無可救,那大家就在下一刻變成烤乳豬。
這時候,臥牛山山寨的看家寶貝,棉被**再次上陣,一襲襲花花綠綠的棉被被緊急澆上涼水,讓幾個兄弟用扎槍扎著舉在了要塞之外,官軍的火統鉛子打在棉被之上,立刻失去了他的效力,竟然連棉被也不能擊穿,這讓躲在棉被後的兄弟們歡喜鼓舞。
在棉被的保護下,一群群兄弟將剛剛在無定河裡提來的冷水澆在冒著火苗的要塞原木之上,隨著一陣陣白氣飄起,小小的火頭迅速熄滅,不但火頭熄滅,而且冷水結冰,讓要塞變得更加堅固起來。
三輪九響之後,火統兵收槍後撤,不是官軍看到棉被的威力而放棄無用功,而是三發之後,火統已經熱的燙手,再加上大家對火統質量的擔心,哪會炸膛的,因此不得不收槍後撤,給弓箭手讓出道路,再要強制發射,那就不是殺敵而是自殺了。
三千弓箭手舉步上前,在帶隊將官的指揮下,可勁將一支支狼牙箭簇插在自己的腳前,然後拿起弓箭開始試著拉開放鬆,等一切都準備好後,帶隊軍官長刀高舉,隨著長刀舉起,三千弓箭兵搭箭上弦,用盡力氣拉開弓箭,將箭頭指向長空。
那軍官將長刀狠狠劈下,大喊一聲:“放——”
一時間弓弦嗡嗡響起,如千萬蜜蜂轟鳴,一支支長箭如飛蝗一樣射向長空,而後在最高處掉頭轉向撲向要塞。
“臥倒,臥倒,避箭。”
隊長和武長眼睛盯著羽箭落下的方向,嘴裡大吼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