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是指人在正常思維狀態下時為了獲得預期結果,有自信與勇氣冷靜地面對……”
一張口又是理性,臺下的同學們都紛紛懷疑,楊陽稿子有沒換過來。
直到他話風一轉:
“但人真的要以理性為主嗎?”
“理性說白了套路,就是基於現有的理論,透過合理的邏輯推導得到確定的結果。”
“泰戈爾曾經說過理性是一把無柄的刀,會傷了別人,也會傷了自己。”
“今天你可以套路我,明天我一樣可以套路你。”
“有人可能認為只要自己夠聰明,就不會被人套路,卻只不知道一句話叫作聰明反被聰明誤。”
“從理性角度這就是規則,優勝劣汰,趨利避害。”
“那麼我們可以認為動物也是人,它們只是比較笨的一類人。”
“顯然這個結論一旦成立,人存在的意義就被抹去了。”
“人本就是感性動物,因為我們感性,所以我們認為我們是人。”
“因為我們感性,能團結起來戰勝強大的理性,也許一個人的感性是脆弱的,但一群的感性,強大無比的人。”
“人之所以為人,因為我們是一個社會,一個群體。”
“所以人應該以感性為主。”
楊陽四分鐘的總結講完,觀眾席上的同學們不禁舉起手,奮力地鼓掌。
報告廳裡的掌聲震耳欲聾。
同學們心裡都不由生:
去他孃的理性,老子現在就是感性的人。
連校長也露出滿意的笑容。
“校長,這樣下去雁羽隊要輸了。”主持人也在鼓掌,但他少數冷靜的人之一。
“我不這麼覺得。”校長穩如泰山,絲毫不慌。
他從楊陽的終結裡聽出更多的東西。
楊陽的終結完了,徐妍還是沒有看到所謂的驚喜,忽然有些失望。
她冷著臉直接讀起雁羽的辯論終結稿。
“趨利避害是人的天性,這說明人根本就該理性。”
“如果人要是感性,就會受騙上當,社會上多少的詐騙犯和傳銷組織,是受害者不夠感性嗎?”
“不是,正是他們太過於感性了,這感性中有同情、有貪婪、有害怕孤獨……所以才會遭受精神和財產上的損失。”
“在這裡我們要討論不是人是不是感性,而是應不應該。”
“只有足夠理性,我們才能明辨是非,做出正確判斷,這是一種社會進步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