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大唐潛龍> 討伐南詔-城北大戰5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討伐南詔-城北大戰5

王烜奮然道:「我有上將王行運,拔山扛鼎,力大無窮,足以為萬人敵,要殺那小小番將有何難處?」

隨即命手下親隨,將王行運喚入帳中,這王行運身材魁偉,銅頭鐵額,聲雄力猛與皇甫烈身量相仿,一般的高大威猛,現充任夷州副將,素有勇名。

王烜以目示意,王行運即取來一雙鑌鐵大板斧,各重六十斤,運使如飛,帳內諸人都覺勁風撲面,不能睜眼直視,眾將紛紛退向軍帳邊緣。

王行運運使雙斧約一柱香的時間,停下來之後臉不紅氣不喘,的確有無窮的膂力,眾人皆驚異莫名。

鮮于仲通高興大讚:「好一個雄偉壯士,本帥委你為南征先鋒大將。吳書記即刻擬好戰書,今次定要殺了那番子。」

吳炳瑞應命,隨即離開中軍大帳到其他營帳繕寫戰書去了。

林墨悔道:「總帥,王都督大將王行運,果然英勇無敵,可是羅鐸漢武藝精強,號稱南詔國第一勇士,千萬不可小覷。若要單搦羅鐸漢,可非等閒之事!即令勝了這番將,還是要攻下城牆。我等是否要將攻城器械準備周全再發出戰書?另外,倘若不勝,又用何計策破敵?」

鮮于仲通左手一揮,道:「先砍了那蠻子,挫敵銳氣,再行攻城不遲。至於單挑不勝或攻城不利,本帥已有腹案,迂迴蒼山,出奇兵,攻敵西城,必可全勝。」

田大威原先贊成繆乙節的計策,見主帥鮮于仲通採行王烜的計策,於是也就噤口不言,欲看清情況,再行定奪。

江南西道討擊使張通安道:「總帥,我軍探子已發現吐蕃偵騎在北邊劍川城已有零星活動,看來吐蕃援軍可能不日即會到來,我軍是否應該先摸清吐蕃援軍動態,再行擬定對策?倘若攻城不利,若要大軍迂迴蒼山,山道險惡,森林茂密,若遭伏擊,進退維谷,全軍存亡之道,不可不慎。」

帳中眾將軍聽到吐蕃兵到,紛紛交頭接耳,吐蕃這數十年來,國勢強盛,兵強將猛,儼然成為唐朝西南最大邊患,與唐朝的關係時戰時和,時緊時疏,屢動刀兵的結果,唐朝雖然略居上風,但是始終不能得到決定性的勝利。倘若,吐蕃軍真的前來支援,則倒是不可忽視,的確得小心應付。

不料,鮮于仲通斜睨張通安,冷笑道:「竟有這等事?在座眾將還有誰探到有吐蕃蠻子的蹤跡的?快快呈報!吐蕃大軍都深入到我們眼皮子底下了,我們還糊里糊塗的,多虧江南西道張將軍的探子才能保全性命,真是萬幸啊!萬幸!」

副帥李暉也憮然道:「張將軍,你們江南西道怎麼總是惑亂軍心,阻礙我軍破敵,我部哨探也四出偵查,怎麼就沒遇到吐蕃大軍?怎麼就你們碰到?其他探子都探不到的事,就你們探子有這能耐,真是奇哉怪也!」

各道眾將雖然心中疑惑,但確實都沒聽到探子回報有發現吐蕃大軍的蛛絲馬跡,於是都道:沒見到吐蕃偵騎,更沒見到有吐蕃兵馬的蹤跡動靜。

其實張通安所派探子也只是見到兩個吐蕃裝束的漢子騎著馬,在劍南城之外的樹林探頭探腦,兩方尚未接觸,吐蕃裝束的漢子見唐軍哨馬人多,便拍馬向北而逃,唐軍追趕不及,並未捕獲吐蕃俘虜,是否為吐蕃偵騎,尚無法確認,可能為吐蕃偵騎一事,則純屬臆測。

可是張通安是個謹慎之人,既有如此發現,寧可先做做壞打算,呈報給總帥,但終究沒有抓到俘虜,也無實據,故不敢據理力爭。

鮮于仲通見張通安不再言語,知道他沒憑據,不敢辯駁,故冷冷的說道:「江南西道諸位將軍,惑亂軍心可是要殺頭的!你們若沒真憑實據,再要信口胡言,本帥定要軍法處置,決不寬貸!」

副帥李暉道:「吐蕃大軍若出,必有訊息來報,如今朝廷並未發來通報,眾位將軍也未探查到有吐蕃大軍來襲的徵兆,莫非你們和吐蕃有什麼牽扯瓜葛,別人不知,你們卻另有訊息管道・・・」

諸道眾將大吃一驚,並非懷疑江南西道武將通敵之事,而是副帥竟然當眾誣指他人通敵賣國,總帥卻無表示,眾將不知總帥之意圖,憶及潮、循兩州武將,因故誤期,竟被處斬,故皆噤口不言,唯恐惹禍上身。

江南西道眾將突覺帳內殺機騰騰,雖值盛暑,卻似涼水澆頭,懷中抱冰,冷汗直流。原來是入帳議事,商議破敵良策,沒想到,先是兵馬使明驤被當了替罪羊,背了黑鍋,林墨悔及張通安的建議及提醒,又不被採納。更有甚者,全軍副帥竟然當眾信口誣衊我部通敵,真是莫名其妙,豈有此理!可惱亦可恨!

繆乙節見眾將不敢進言,連忙出言來打個圓場,道:「李帥言重了,言重了!張將軍也是未雨綢繆,為全軍著想,吐蕃為我大唐勁敵,多一分謹慎總是好的,李帥,您可別多心。」

帳中眾將見謬乙節出頭,故也紛紛上前說情,李暉見謬乙節與眾將出面求情,不為己甚,也就不再糾纏下去了,

嶺南道繆副都督為人正直,見南征軍將帥之間離心離德,分崩離析,又見江南西道將領屢次被誣衊汙辱,心中頗不以為然,然而總帥不但置之不理,更是在一旁搧風點火,令人不禁為南詔討伐軍的前途捏了把冷汗。

江南西道眾將無不憤恨莫名,自問赤膽報國,卻屢招侮辱,不知鮮于仲通這個老賊為何這麼痛恨江南西道眾將,莫不是鮮于仲通與本道有隙?江南西道諸將都陷入深深的疑惑之中。

其實鮮于仲通與江南西道諸將原無嫌隙,只不過就是當初明驤之言,令其憤恨難平,要出一口烏氣。

明驤職位僅為潭州兵馬使,卻敢看不起並詆譭自己,其他各道統兵將領,不是招討使就是經略或觀察副使,明驤在職級上就差了一截,所以更容易成為標靶,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