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追隨李藥師,才因緣際會得以返回江東,自有一番認祖歸宗的感慨。
其後李藥師前赴潞州、靈州,都不特別須他輔佐,於是他便帶領陸氏子弟留在南方。
此時李藥師請他協助,他自是儘速整裝北上。
陸澤生來到北地,首先處理靈州的造船公務。
這次的造船工事,與七年之前為圖蕭銑而造船艦的情境,大為不同。
當時面臨強悍的山南水師,修建海鶻戰船乃是重大軍事機密。
此時則應對不諳水戰的突厥部族,造船工事非但無須隱蔽,公諸於目反能收到震懾之效。
他親自去到靈州,觀察山川水文,選定造船處所之後,便將部分陸氏子弟留在當地,準備展開工事。
靈州雖有林產,然而木料砍伐之後,須經多年晴雨寒暑之炮煉,方能成材。
新斫木料不堪大用,陸澤生已遣部分子弟,兼程將他在南方徵集的造船材資,循序運往靈州。
陸澤生自己,則帶領少數子弟來到長安。
李藥師家中早已頗為熙攘,不過陸氏並不須他安排,自行尋了住處。
李藥師當時所居的這座十畝宅邸中,正院西齋因為劉世讓夫人母子、薛孤吳都不肯入住,仍然空置。
此時則恰能讓陸澤生隨時留宿,只因長安城中有宵禁之法,陸澤生確實偶或須得暫借。
陸澤生到來,最歡喜的自然是李德謇。
他早已數度前往平康坊探勘自宅的建地。
當時的長安城,是四十五年之前,隋文帝命當時年方二十八歲的宇文愷規畫設計,興建而成,隋代稱為大興城。
此城東西十八里百五十步,南北十五里百十五步。
東南高而西北低,其間有六道天然隆起的崗阜。
遠自《穀梁傳》以來,華夏一向以山南、水北為陽,這是因為北半球“日之所照曰陽”之故。
咸陽就是如此選址,位於九嵕山之南、渭水之北,山、水俱陽,故稱“鹹”、“陽”。
而隋大興唐長安城則在渭水之陰,東南高而西北低。
宇文愷為平衡陰陽,將《周易》乾卦的純陽之象,帶入都城的擘畫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