洺州是竇夏故都,蘇烈的家鄉冀州武邑就在左近。
他二十歲時,已領兵為家鄉清剿賊寇,名傳四里,不少鄉民前來投靠。
其後他投效竇建德,也是因著地緣關係。
因此李藥師推測,竇建德、劉黑闥覆滅之後,蘇烈必仍留在當地,且能擁有自己的勢力。
這次出行之前,他已命人探訪。
果如所料,蘇烈在洺州、冀州一帶混跡江湖,宛然當地一霸。
不過他不再以蘇烈為名,而改以字行,是為蘇定方。
數年之前,李唐戡平竇建德、劉黑闥之後,李淵以鄭善果招撫山東,並未能夠處理妥善。
竇夏眾將不得進用,居於閭里,為患鄉民。
官吏動輒以法繩之,或加捶撻,致使眾皆驚懼不安。
於是蘇定方招攬舊部,一則協力抗衡官府,二則也為眾人謀求生路。
李藥師得知,此時蘇定方手下,已有一班工匠。
只是他們對於李唐怨念甚深,若想直接招撫,只怕不易成事。
所幸恰好……
四十年前,李藥師曾在薊州盤龍山巔邂逅禪宗二祖慧可大師,因緣際會,一同經由《楞伽經》參悟《易筋經》。
當時他便發願重修大師曾經駐錫的小廟,以便日後供奉。
於是此時,不妨便以建寺為名東訪,一則得償夙願,再則或能因此請得蘇定方出世。
陸澤生早已備妥重修小廟的圖樣,來到洺州,便將有意鳩工施作的訊息釋出。
這兩年關東先遭大旱,又遇蝗災,中樞雖已減免稅賦,開倉賑濟,但人民生活仍然備極艱辛。
此時聽說有貴人還願修廟,不但供食宿,還能掙工資,各地工班紛紛摩拳擦掌,躍躍欲試。
只是多數工班見到圖樣之後,均搖頭退出。
這圖樣繪製得詳細無比,莫說每一根樑柱的用材、尺度,要求得鉅細靡遺,甚至每一出斗拱中的每一處榫卯,都標示得詳實精微。
“那樣的要求,根本無人能做。”這般風評傳到蘇定方耳中,激起他好勝的天性。
“怎會無人能做?蘇某偏要試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