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塵聞言,怔怔望著夫婿。
當年劉文靜是因翼助李世民而遭到翦除,如今杜伏威與劉世讓,亦均與李世民交好,這⋯⋯不過夫婿沒有開口,出塵也就不言語了。
這段期間李藥師在揚州,除仍不明李孝恭的意向之外,政務頗為順遂。
這年九月重陽,閤家竟得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相攜登高。
李藥師多年以來戎馬倥傯,這許久未曾享有的天倫之樂,對他家竟是一種奢華。
秋風起後,南國進入松江鱸魚的季節。
漢末左慈當著曹操之面,由銅盆中釣出的,便是此魚;西晉張翰念茲在茲,為之闢官賦歸的,也是此魚。
而隋煬帝幸江都,吳郡獻上松江鱸魚時,皇帝曾說:“所謂『金齏玉膾』,東南佳味也。”
以松江鱸魚斫成的魚膾,潔白如雪,瑩潤如玉,稱為“玉膾”。
“金齏”則是玉膾的佐味,這是“八和齏”,以八種食材和成,其中包括橘皮與慄黃,使齏醬色澤如金,故名。
金齏之外,搭配玉膾還須“香薷花葉”。
如此紫花碧葉,間以素鱠,方得鮮潔可觀。
閤家享用這傳頌湮遠的金齏玉膾,雖然其樂融融,但李藥師卻難免略感惆悵。
無論是五年前在長春宮中向李世民獻策之時,或是四年前在信州府內與李孝恭論兵之際,都曾提及“一道順江而下,直入吳郡,去品嚐鱸魚膾”。
而今東南佳味當前,李世民、李孝恭卻未能與共,能不慨然?
深秋也是湖蟹的季節。
當時江東水文與現代頗為不同,如今以大閘蟹聞名的陽澄湖,當時直通於海;而丹陽南方宣城一帶,則有廣逾三百畝的湖泊,是為“丹陽大澤”。
此澤自古出產絕美湖蟹,曾得吳王孫權盛讚,賜名“花津蟹”。
三國以降,花津蟹名聲遠播,一如今日的大閘蟹。
李白曾經七遊宣城,賦有〈月下獨酌〉詩四首。
其中第一首最為後人所熟知,而第四首末四句寫持螯對酒,其中之蟹即是花津蟹:
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萊
且須飲美酒.乘月醉高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