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之上,經過數天的博弈,聖上最終還是決定讓楚王前去賑災,戶部吏部工部各抽數位能臣隨同輔助。
謝駙馬和朱念君也緊跟其後,這個是盛明珠後來才知道的。
隨後朝中又下發數道詔令,稱太廟乃國之重本,與國民之生息昌盛密不可分,重建之事迫在眉睫,凡大周子民皆有責任,為其重建獻上力所能及之力,豪紳貴胄出大力者,立碑銘牌以表彰。
詔令一出,以後宮嬪妃為首,先做表率,紛紛縮減平日的開支用度,捐贈自己的體己錢,上行下效,京中各家,民間豪戶,紛紛慷慨解囊,幾日下來,不僅解決了太廟重建之事,連帶著國庫也豐盈不少。
盛明珠為聖上親封的郡主,這個時候,自然也少不得要貼些首飾零花錢,好在家中父母出了大頭,她只需意思一下便可。
不得不說,想出這個法子的人,絕對是個妙人。
民間不知凡幾,有錢無勢之人,士農工商,商人為末,家財萬貫者缺的就是一個提名加身的機會,如果突然出現了這個一個機會,那個不是擠破了頭往裡面捐錢。
那可是聖上親自下令,要立碑銘牌要表彰的,說不得還要流傳千古的。
……
日子緊湊,一日一日的,眼晃著就要到了年末。
寒冬臘月也擋不住各家制備年貨的熱情,臘月開頭,府中就忙碌了起來,下人忙的腳不沾地,裁製新衣,備制年貨,清掃府院,林氏這個侯府主母要忙的事就更多,年關,外面經營的鋪子,以及各個農莊的賬目都要盤點,徐氏作為府中少夫人,也自然也跟著一起。
最後只餘下盛明珠這個閒人,逗貓遛狗,整日無所事事。
最後實在閒的無聊,林氏索性讓她遞了帖子入了宮,給麗妃娘娘作伴解悶去了。
聖上龍體欠佳,太醫交代要清心靜養,除了每月初一十五會留宿皇后娘娘宮中,基本上鮮少踏足後宮。
聽聞盛明珠要過來,鍾嬤嬤老早就讓人收拾準備好廂房出來,裡面的裝飾用具也是挑頂好舒適的來,又準備了兩個耳房給琉璃和夏雨居住。
盛明珠盛明秀姐妹倆好久未見,兩人都憋攢了許多話,一說起來就沒了完,宮中侍人難得見娘娘高興,不敢打擾,送了點心茶水進來,便識趣的退了出去。
屋中沒有外人,盛明珠少了拘束,湊到盛明秀旁邊,模樣甚是嬌憨,交代了家中諸事一切安好,又將父母兄長交代的關切愛護之語傳達到,時不時的挑些府中趣事說給她聽。
盛明秀神情愉悅,時不時的被她逗得發笑。
屋中燃著暖香,溫度適宜,不寒不燥,氣氛融洽溫馨。
雙十年華的姿容,最是嬌美,一顰一動都是那麼生動引人,盛明珠抬頭看著她,心中不知為何突然的有種酸楚的感覺,阿姐若是沒入宮,此刻在宮外,一定會尋一個情投意合的夫君,二人琴瑟和鳴,不知該有多快和,那還需現在這樣,藉著旁人眼睛嘴巴,才能聽些外人習以為常的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