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e
提出,在這個電子透過雙縫之後,我們再迅速在後面的黑板放上特殊攝像機,會觀察到怎樣的結果呢?
五年後,馬里蘭大學的Ca
oll O Alley和他的同事宣佈完成了這個實驗。
實驗結果表明:「是否放攝像機」可以決定電子以什麼方式透過雙縫。
這意味著:當我們閉上眼睛不去觀察電子時,電子不是實在的東西,它會向四周散發開來,以波的形態懸浮在空間中。
而當我們一旦睜開眼睛,電子的波函式會在瞬間坍縮,變成1個實實在在的粒子,隨機出現在某個位置上,讓你能看到它。
著名物理學家Niels He
ik David Boh
(玻爾)甚至認為這個世界是由我們的意識決定的。
互補原理是這樣說的:電子既是一種粒子,也是一種波,具有波粒二重性。但在每一個特定的時刻,電子不可能既是粒子又是波,只能是其中的一種。它到底會是粒子還是波,這取決於是否有人觀察它,當沒人觀察它時,它是波,一旦有人觀察它,它就變成了粒子。
這就像我們去菜市場買菜,如果我們去了,看見了,那裡就是個菜市場;如果我們不去,看不見,那裡可能就是個洗浴中心!
還是那句話:就是這麼神奇!
接下來,再解釋一下「量子糾纏」,簡單來說,「量子糾纏」是指2個糾纏的粒子處於波函式疊加狀態,測量其中1個粒子時,2個粒子的波函式就會坍塌,如果其中一個粒子的狀態是1,另一個粒子的狀態就是1。
曾有科學家在實驗中發現了一個線索,他建立了一個三維宇宙模型,發現只要將量子糾纏去掉,宇宙的時空就會發生混亂,成為一塊塊時空碎片,量子糾纏似乎是宇宙中必不可少的要素。
而且,神奇的地方在於:這種坍塌是「即時」發生的,什麼叫作「即時」?就是無論這2個粒子相隔的距離有多遠,都會同時坍塌。
我們都知道,根據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光速約為299792458米/秒。
但量子糾纏的“速度”從表象上看甚至能達到1萬倍光速。
換句話說,哪怕這2個粒子相隔光需要10000秒才能到達的距離,也仍然能同時坍塌。
中國的量子衛星上天了,但量子糾纏只是負責驗證金鑰,無法傳遞資訊。
「量子金鑰」的原理就像「薛定諤的貓」,你不觀察,處於疊加態,你一觀察,即時坍塌。
資訊傳遞只是表象,有人認為測量其中1個粒子時,另1個粒子的資訊瞬間“傳遞”過來了,發生了資訊傳遞的過程。
實際上,另1個粒子的資訊不是傳遞過來的,而是由另1個粒子推匯出來的:2個粒子處於糾纏態,這個資訊在量子糾纏開始時就已經存在,隨後一直跟隨糾纏的粒子,所以傳播速度和粒子的運動速度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