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課,歷史課。
歷史老師馬愛國是一個四十多歲的小老頭,平時總穿著幹練的深色中山裝,留著板寸,個子不高,聲音渾厚有力,而且很討厭形式主義,就比如上課的套流程。
“同學們翻看目錄。”
“初一學期,我們主要學習的是我國的古代史,那是一卷卷波瀾壯闊的史詩,無數英雄被世人銘記,尤其是秦、漢、唐、明時期,部分同學對於當時的人物、事蹟甚至比老師都要清楚。”
“無論是課堂反饋,還是卷面分數,都能表面大家是愛學古代史的。”
“本學期我們主要學習的是近代史,大家從目錄中也能看到,根據我的教學經驗,初二歷史大部分同學都是不愛學的,我想問問在座的各位,為什麼。”
為什麼?
那還用說,誰人不仰慕大英雄,慕強是生物的本能,而古代史正是華夏民族的強盛期,所以大家都愛學。
掃視一圈後,所有人下意識避開了馬愛國的視線。
“沒人回答?班長,你說。”
“近代史,近代史有點太慘了……”猶豫了片刻,班長回答道。
“慘,怎麼個慘法?有同學補充麼?”
“學委。”
被點名的林言無奈道:“就我個人而已,是因為當時被列強輪番欺辱,卻無力抗爭,有很強的無力感。”
“想必林言的回答也是大部分同學的心聲,但是在這裡,我要告訴大家,歷史是需要被銘記的,是需要被人不斷提及的,我不說,你不說,下一代還不說,那麼未來我們祖先流的血、流的淚就白流了。”
“只有經歷過黑暗,才會珍惜光明。”
“梁啟超說過: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
“魯迅說過: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他說過: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
“只有認真瞭解近代史,把這些令你感受到無力、感受到屈辱的事件,它們的時間、地點、人物,牢牢地記在腦海裡,你才會珍惜當下的和平,以及認真讀書的機會。”
此時馬愛國的聲音,已經振聾發聵,
整個走廊,5班聲音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