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自由經濟,餐桌上的食物種類越來越豐富,這種營養豐富,口感好的腐竹,會越來越多人吃的。
而且價格也要好幾塊錢一斤了,一樣的原材料,加工起來,比豆腐貴十倍。
......
只是你覺得,一套五六萬的裝置,在鄉鎮裡有人會買嗎?”
做腐竹廠需要佔地面積,城裡也是沒地方做。
肖天明不愧是未來的省首富,點評是一陣見血。
“不錯,做這個專案,目標群體就是鄉鎮裡的村民。
鄉下的人雖然務農,可就算是再窮,一個鄉鎮裡也有幾個萬元戶吧?
一個腐竹廠,光是靠一家子人做不起來的,少說也要八個青壯年勞力。
我們主打的模式是小型家族式工廠。
一個八十年代的萬元戶,三代人湊在一起,兩三個家庭的錢,湊個幾萬塊還是沒問題的。”
按照李慕的規劃,小型家庭式腐竹廠的產量不大,收益預算,剛好能養活三個家庭,供應一個鄉鎮的需求。
腐竹廠的綜合配套裝置的確還沒有人做,九十年代的自由經濟浪潮下,想辦廠的人多。
如果按照一個鄉鎮佈局一家腐竹廠,光是周圍的幾個縣市,他們就能有五百萬的市場份額。
做大之後還可以輻射全國。
“可以啊,李總,你這個專案我投了,現在還可以追加入股不?”
肖天明忍不住問道。
直到現在,他終於承認,他結識到了一個極有商業頭腦的機械天才,並且還成為了合夥人。
李慕沉思了一會:“可以啊,一個點一百萬!”
肖天明被下了一跳,李老闆對股權這一塊把控得很嚴啊。
看來李老闆跟自己一樣陰,他很喜歡。
只是他不知道的是,若干年之後,當他看到康海精密的發展前景,恨不得穿越回來,砸鍋賣鐵也要買下幾百萬的股份。
“可是腐竹裝置也不是高階裝置啊?做這個跟挖礦差不多嘛。”
鍾峻明卻很是不滿。
耿直的點出李慕出發點還是不對。
他對做高階大廠完全較上了勁。
“我也想做大廠,只是現有的資金還不夠用,而且如果要做的話,最好還要再收購一個工廠。”
李慕如實相告。
他何嘗不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