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雄很無語看著有條不紊的搬運隊伍,在趙雄看來這麼天大的一件事居然給,大掌櫃輕描淡寫就給做成了!
簡直不可思議!
要是論漏洞,還是有一些的。
但是官府體制什麼都是慢半拍,要追查起來,他估計半年左右了上面才能來人,那時黃花菜都涼了,從何追查得起呀!
此刻,正是韓莊鎮華燈初上的時候,趙雄又在甲乙丙丁的丁字號棧道呆了一刻鐘。
看著如水的勞力,正推著獨輪車,賣力地向韓莊鎮的義倉狂奔而去。
趙雄突然地就問:“這群搬運工你在哪找的,個個這麼賣力的?”
王東海這兩年好不容易得到趙雄誇獎,又得意揚揚起來說道:“我專門請的運河汛兵,我跟他們張把總說好了,50兩銀子把這52艘船的糧食全部運進義倉。
108個汛兵的分成10組,每一組承包5條船,平均下來一條船一兩銀子的搬運費。
但是張把總跟我們說好了,咱們趙記要包他手下的兵一天三頓,夜晚還有一餐宵夜加酒吃肉,爺,你沒看到,一到夜宵時間前他們可賣力了!”
這可是王東海花了一筆銀子請來的運河汛兵,趙雄比較滿意地點點頭,“拿人錢財,替人幹活消災”,講的就是這句。
50個銀子52艘船,平均一艘船運500石糧食,大康朝的一石等於現在的130斤。
也就是說現在每條船上500多袋糧食。
搬運費一兩銀子還不夠,這幫汛兵搬一天估計得不到幾枚銅錢啊!
趙雄望著碼頭西側五六百米的土石壩上,看見了一排火光,那裡就是韓莊鎮,大小衙門所在地。
韓莊防汛衙門也在其中。
大康朝的衙門必須北面而向,坐南朝北,預示忠於朝廷。
趙雄記得防汛衙門是一個獨立大院,裡面是一棟單進三開間的木質二層建築,迴廊式的佈局,斗拱造型很有一點徽派建築的特性。
和以前的老趙通的閘官衙門也就隔著一堵牆是老鄰居了。
防汛衙門老大張把總張波的秩比是正七品,次於軍中統率千名戰兵之千總(守備),麾下約有兵四百四十人。
正常來講防汛衙門名冊上有兵四百四十多人,實際上張波的衙門裡,只有二百三十個老弱殘兵,其他的名額,早被他吃空餉了。
防汛衙門的張波雖然只是把總,但在韓莊一群低階官僚級別可不低,但是沒卵用,武官說不上話。
趙雄九品不入流的小官,但是文官系統,辦事情的時候都不需要理會張波這個韓莊防汛衙門。
張波堂堂七品的防汛武官活得確實憋屈,沒有油水的他,只能靠吃空餉過日子。
更何況他的兵丁這些年來簡直就跟要飯的差不多,吃了沒喝的,喝了沒穿的。
大掌櫃就把主意打在了運河汛兵身上,這半年來藉著,趙雄的出來做官的名義,經常籠絡運河汛兵裡為首的幾個總旗。
三不三還找點活給運河汛兵幹,就是現在也是幹著火熱朝天。
擺明了跟著趙雄霸吃香的喝辣的有錢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