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先去回趙記百貨然後去衙門!”
在小乞丐的注視下,趙雄一幫人走了九十九級臺階登上韓莊鎮的運河街,沿著青石板路一直向前走,拐個彎來到韓莊最繁華的福字街上。
福字街是一條三米多寬的青石板大路,有個三四百米貫穿了整個韓莊鎮。
韓莊鎮裡面最高的兩棟建築物就是趙記百貨和大鳳酒樓了!
他們都在同一條街,一個在路頭,一個在路尾。
趙記百貨是趙雄這兩年裡花了不多的銀子盤下來的,真正的幕後老闆是趙雄,他二舅王梁城只是明面上的老闆。
歷代治吏以大康朝最為嚴酷《律》明確規定四品以上的官員禁止經商,貪汙者要被扒皮示眾。
可是,歷代官員經商之盛、家財之富,從古至今上下3000年,又以大康朝為最,一是人口多了接近三萬萬,二是海貿發達。
特別是永平年間,此風已不可遏,據說,“從親王到勳爵、官僚士大夫都在經營商業。
而且官愈大,作買賣愈多愈大,這種現象,是過去所沒有過的。
尤其是近兩年,更加越演越烈。
不一會兒工夫眾人來到了趙記百貨,趙雄第一次站在趙記百貨的店鋪前,覺得趙記百貨很有歷史感,有些年頭了。
青瓦灰牆,飛簷斗拱,朱漆的大門向裡面開著,兩丈高的門楣上用正楷寫的四個鎏金的大字:趙記百貨。
門口鋪著青石板,趙雄看過圖紙,前樓有兩百多方,後院全都是倉庫,連的三路水街。
趙記百貨後面的水街水壩上是一眼望不到頭的,韓莊永平義倉,整齊地排列著。
韓莊永平義倉說是韓莊老百姓的義倉,實際上庫存量大部分給老趙通和糧食商人佔用了。
不過老趙通死後,趙氏家族就逐步退出了糧食這個圈子。
趙記百貨以前就是韓莊鎮最大的綢緞莊。
他兩年前收購這裡拿來做百貨,還復古了供銷社的佈局,然後他在空間裡面拿出了許多貨物,從趙莊的倉庫拿來這裡賣。
現在趙雄進入空間的中山港倉庫只能一天一次,而且拿出來的東西和身體重量等齊,也就是150斤上下。
他當然不能拿一些米油之類的既佔重量還賣不出什麼錢,這一段時間主打玻璃器皿,收入還過得去。
每天有個十數兩銀子,最高的一次一天賣了100多兩銀子,他看了報表也比較滿意了,畢竟貨物不用出本錢,賣一單賺一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