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最讓人頭疼的資料就是晶圓片的良品率只有97%的問題了。
這良品率只有97%也就是說100片晶圓有三片是不合格品需要被淘汰浪費,這簡直就是讓人肉痛的事情。
在前世8英寸晶圓廠普遍良品率都能做到99%,也就是說100片只有一片晶圓片會浪費,而此時良品率只有97%簡直太差了。
畢竟在這年代晶圓片每一片的市價都是數百美元左右,這三片沒了就相當於一千幾百美元就沒有了。
不過儘管此時心情不太好,但林晨並沒有說些什麼,而是仔細觀察了一遍晶圓廠後又很快前往了其他晶片工廠視察。
比如去視察了350奈米晶片生產線和180奈米晶片生產線,最後又去視察了最為冷清的130奈米晶片生產線。
三個晶片生產線都有各自獨立的生產車間,相互之間又隔了一段距離種上樹木,以防止各自工廠中的震動影響到晶片的良品率。
在這之後林晨又去視察了晶片封裝測試等車間,整個視察流程下來,林晨發現他確實買到了一個較為完善的晶片工廠。
雖然每個生產廠或多或少都有骨幹或一二把手被人挖走的情況,但是留下來的人還是能勉強支援工廠的生產運營。
對此,林晨在欣慰中又對於摩托鑼拉當初卑鄙的小動作行為也是氣得咬牙切齒。
當然氣得咬牙切齒的物件也包括了忠芯國際、臺積店、三惺電子那些亞洲晶片代工同行們。
畢竟如果說摩托鑼拉只是通通放手批准那些人的辭職,放任那些人被挖走後坑一把曙光科技。
那忠芯國際、臺積店、三惺電子那些晶片代工同行們就是幕後挖人的元兇。
不過此時林晨再怎麼氣得咬牙切齒也沒辦法,在這氣憤之下林晨的鬥志反而更高了。
他們不是自認為挖走了許多骨幹與一二把手後曙光科技就會無法生產晶片嗎?
那林晨就要向他們證明,哪怕被挖走了許多人才,但曙光科技依然行,並且還要比以前更行!
這段時間林晨準備將重心放在這晶片工廠上面了,林晨需要提升晶片的良品率。
不只需要提升130奈米的晶片良品率,也需要提升180奈米和350奈米制程工藝的良品率。
畢竟說到底晶片這東西不是越先進越好,越先進就代表著越貴越小眾化。
反而成本與效能合適才是最適合大眾最普及的,這樣銷量更高也能被更多人使用。
180奈米和350奈米毫無疑問是落後的製程工藝,但實際卻是普及率最大的製成工藝。
如果良品率能做到99.9%以上,那光高這兩個製程工藝還是能賺一筆不小的收入。
畢竟良品率達到80%已經能小賺一筆了,如果曙光科技能將良品率提升到99.99%。
那麼光靠給別人代工180奈米和350奈米的晶片,或者自己設計出一些MCU微控制器晶片或者其他晶片出售賺錢。
那光靠180奈米和350奈米的代工晶片與自主晶片出售業務,那也許能靠自己養活這晶片工廠並且支撐130奈米良品率提升的成本。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