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觀完盧浮宮,艾布納教授帶著大家去參觀凱旋門。
“來巴黎一定去凱旋門,凱旋門也是法國的標誌建築,歷史悠久,很有紀念意義!”
凱旋門位於法國巴黎的戴高樂廣場中央,在香榭麗舍大街的西端。
曲麗華說:“艾布納教授,您給我們說一說凱旋門的歷史吧!”
“好的,拿破崙為紀念1805年打敗俄奧聯軍的勝利,於1806年下令修建一座偉大的雕塑,迎接日後凱旋的法軍將士。”
“斷斷續續經過了30年,凱旋門終於在1836年7月29日舉行了落成典禮。”
“所以還是很不容易的,大家可以看到這座凱旋門歷經了歲月的滄桑,我們現在就站在這種大門前,大家可以近距離的觀看,有什麼麼不明白的也可以問我。”
曲麗華站在這座大門前,看著這座雄偉的建築,聽著艾布納教授的介紹,也很好奇,凱旋門正如其名,是一座迎接外出征戰的軍隊凱旋的大門,它是現今世界上最大的一座圓拱門,位於巴黎市中心戴高樂廣場中央的環島上面,這座廣場也是配合雄獅凱旋門而修建,遊客非常多,都是慕名前來,拍照的遊客不少,紛紛舉著相機和手機,想要留下合影。
在凱旋門兩面門墩的牆面上,有4組以戰爭為題材的大型浮雕:“出征”、“勝利”、“和平”和“抵抗”,其中有些人物雕塑還高達五六米,凱旋門的四周都有門,門內刻有跟隨拿破崙遠征將士的名字。
巴黎市區12條大街都以凱旋門為中心,向四周放射,氣勢磅礴,為歐洲大城市的設計典範。
可見凱旋門的重要性,曲麗華站在這裡,也能感受到昔日拿破崙帶領凱旋而歸的將士經過這裡,法國城裡很多民眾站在凱旋門兩側,一起歡呼的情景。
夏羽翔團長說:“巴黎凱旋門是帝國風格的代表建築,此種風格的崛起和拿破崙的倡導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它的興盛與衰敗始終都與拿破崙的命運緊緊聯絡在一起,這些建築都是以羅馬帝國雄偉莊嚴的建築為靈感和樣板。”
“是啊,雖然已經過去了很多年,過去的戰爭硝煙早已遠去,但是那段歷史,還是隨著這些歷史遺蹟,保留了下來,後人可以前來瞻仰、紀念!”艾布納教授說。
“我們法國人很經常來這裡看看,凱旋門在我們法國人的心目中還是有象徵意義,每個公民都希望自己的國家能強盛興旺,這座凱旋門就象徵著拿破崙時代,帶領著法國將士征戰西方,取得勝利,凱旋而歸,振奮人心。”
“雖然後來拿破崙帝國也興衰了,大家都知道拿破崙戰無不勝的神話破滅於滑鐵盧戰役,但也沒有影響到法國民眾紀念拿破崙時代的輝煌。”
凱旋門都是用大理石碑為主要材料,它們尺度巨大,外形單純,追求形象的雄偉、冷靜和威嚴,巴黎凱旋門以古羅馬凱旋門為範例,但其規模更為宏大,結構風格更為簡潔。
整座建築除了簷部、牆身和牆基以外,不做任何大的分劃,不用柱子,連扶壁柱也被免去,更沒有線腳,凱旋門摒棄了羅馬凱旋門的多個拱券造型,只設一個拱券,簡潔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