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都市言情>共築未來> 第32章 匈牙利國會大廈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32章 匈牙利國會大廈 (1 / 2)

“到晚上來看,真是燈火輝煌,鏈橋更加漂亮,晚上看和白天看的感受會不一樣,以後我們晚上再來看看!”約瑟夫說。

“好啊!”方韻答應了。

約瑟夫說:“匈牙利人都會自豪的說我們擁有世界上最雄偉的國會大廈,國會大廈位於佩斯一側的多瑙河畔,長268米,最寬處123米,佔地總面積1.8萬平方米。它的長度雖比倫敦的英國議會大廈短兩米,但外觀的豪華壯麗卻有過之而無不及。”

“我們找個地方停車,帶方小姐近距離好好觀賞一下我們的國會大廈!”

找到地方停好車以後,四個人下來,站在匈牙利的國會大廈面前,方韻很震驚,匈牙利的建築真是很有特色,和俄羅斯的建築有點相似,也是強調豪華、隆重,帶著歐式古典建築風格,看上去又莊嚴又華麗。

約瑟夫向方韻介紹:“匈牙利的著名建築都有自己的歷史,1867年,匈牙利以自身的強盛終於在哈布斯堡王朝中爭取到與奧地利平等的地位,與奧地利組成了二元制的奧匈帝國。原有的布拉迪斯拉發與布達城裡的舊國會大廈已不能滿足新需要。同時為了與王權爭取平等的地位,匈牙利執政者們也有意在王宮對岸建造一個象徵平民權力即議會的大廈。1884年新的國會大廈破土動工,1902年完工。”

“國會大廈背靠多瑙河,正門朝向佩斯,正門外是科蘇特廣場,兩尊銅獅雄踞正門兩旁。大廈內外共有人物雕塑242尊,其中外面90尊,裡面152尊。既有早期的部落首領和歷代君王,也有參加大廈建設的工匠。”

方韻站在這座國會大廈面前,抬起頭,發現每個立面都呈現精準的對稱,歐洲古典建築風格都會有長圓形的拱門,和俄羅斯的到處都是“洋蔥頂”不同,匈牙利國會大廈是搭配三角頂,只有中間的主樓是“洋蔥頂”,其他都是“三角尖頂”,看上去威嚴莊重,古羅馬式樣的圓形石柱,又穩又紮實。

方韻問約瑟夫,“為什麼歐洲的建築尖頂很常見?不是洋蔥頂,就是三角頂?比我們中國的建築頂尖很多?”

約瑟夫說:“這和它的氣候有關係,歐洲的氣候和中國的氣候不一樣,中國處於亞洲,亞洲大陸跨寒、溫、熱三帶。氣候的主要特徵是氣候型別複雜多樣、季風氣候典型和大陸性顯著。”“東亞東南半部是溼潤的溫帶和亞熱帶季風區,東南亞和南亞是溼潤的熱帶季風區。中亞、西亞和東亞內陸為乾旱地區。溼潤季風區與內陸乾旱區之間,以及北亞的大部分為半溼潤半乾旱地區。”

“歐洲的氣候和亞洲差別很大,西歐為溫帶海洋性氣候,南歐為地中海氣候,東歐中歐及其他大部為溫帶大陸性氣候。”

“比如英國,其受海洋影響,以溫帶為主,一整年溫和多雨,365天中下雨天有時能佔到113天,即平均有3天是下雨的,所以建這種尖頂屋,有個坡度,易於排水。”

“再比如說歐洲北部,冬天雪量大,尖頂利於積雪的排解,如果用平頂,積雪久而久之就會把屋頂壓塌。”

“把房頂設計成斜坡,不僅為了排積雪,也為了排水,由於屋頂沒有地方可以蓄水,所以水自然會順著斜坡流下,起到快速排水的作用,不必擔心積水過多漏水造成屋頂開裂的問題。”

“哦,原來是這樣,約瑟夫先生聽你這樣一解說,我能明白為什麼俄羅斯的很多建築都是洋蔥頂了,俄羅斯冬天下大雪,積雪較多,如果房頂都是平的就很容易就被壓垮了,也不易於排水。”

約瑟夫點頭,“是這樣的,我們匈牙利地處北半球溫帶區內,是溫帶大陸性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和地中海氣候的交匯點,其中受大陸性氣候的影響較大,屬大陸性溫帶落葉闊葉林氣候。”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