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師宇真只是用了一個極其簡單的比喻,說讓仁尊皇姫隆疑慮盡去。
大周的守成和繼承之君,就像是一箇中年人,突然間就要肩負億萬斤的負重跋涉前行,這種負重,遠超他的能力,但只能堅持。
日積月累之下,身體損耗越來越大,大大的傷及壽元。
而開拓之君,則更像是一個年輕人,先揹負了身體可以承受的百萬斤,然後在身體的適應中,慢慢的增加負重,而這種緩慢的在身體承受範圍內的負重增加,會讓身體越來越強,只會增長壽元,別說是影響到壽元,只會增加壽元。
這個道理說的很直白。
當然,更重要的是,仁尊皇與大周史上諸多皇帝的壽元一一做了對比,發現大國師宇真的這個道理套上去,非常的準!
大周每一位長壽的皇帝,都是開拓之君。
一些偶爾壽元超過平均水準的皇帝,也有著不小的開疆拓土之功。
其實做為皇帝,仁尊皇姫隆誰都不信任,只信他自己。
是他自己覺的大國師宇真的理論是正確的,才有了後續的事情。
因為第一個藥方的失敗,又因為第三個藥方的前景,所以,仁尊皇姫隆開始堅決的執行第二個藥方。
可問題是,若是仁尊皇姫隆開始光明正大的丟國土,那不等仁尊皇姫隆續命成功,仁尊皇姫隆這個皇帝之位,估計先坐不急了。
所以,想要大面積的丟國土減負,也是很難的。
所幸的是,妖族很給力啊。
關鍵時刻,妖族全面入侵,連帶著西海水族捲土重來。
可問題是,大周的威王劉無病更給力,乾坤殿內三策之下,就將四路妖族跟西海水族的問題解決了。
仁尊皇姫隆當時那個鬱悶。
所幸的是,因為當時的這個三策商議,保密並不是那麼嚴格,甚至仁尊皇姫隆還刻意的沒有進行嚴格保密,有那麼幾分要洩密的意思。
果不其然,離親王姫原的爪牙跟耳目,還是非常給力的,威王三策中的第一策,徹底失敗。
是離親王太狡詐,皇帝還是很英明的。
所以,就有了後來的皇帝派議政親王跟皇子出戰一事。
不得不說,大周的皇子跟議政親王能力還是很強大的,時間不長,雖然沒有殲滅妖族,但已經遏制住了妖族的擴張。
這讓身體獲得緩解的、明顯感受到好處的仁尊皇姫隆急了。
這妖族的攻勢被遏制,那他這減負大計沒法進行,更別提後續的萬年壽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