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邑皇宮內的政事堂內,軍部尚書班棣、威王劉無病、衛國公潘叔鎔、大首祭東陽離歌、戶部尚書餘亮,大司天伍預等一干重臣,連夜密議了七個時辰,才拿出了一個可行方案。
基本上的脈絡就是威王三策。
第二天一大早,一干重臣就來到了東來閣,再次求見仁尊皇。
無論是明發天下的聖旨,還是派去離親王姫原那裡的密使,都需要仁尊皇姫隆用印來選擇人選。
對於一干重臣做出的方案,仁尊皇姫隆還是很滿意的,當場就用印明發了聖旨。
只是在派往仁尊皇姫隆那裡的密使人選上,仁尊皇姫隆與威王劉無病等人略有分歧。
威王劉無病等人的意思,是派一能言善辯的臣子,能夠講清楚利害就好。
不過,仁尊皇姫隆的想法,這密使事關兩路大軍的應對與否,必須派信得過去,而且能夠讓離親王姫原信服的人選。
最終,仁尊皇姫隆選擇派大國師宇真前往。
大國師宇真出身天廟,而離親王姫原又親天廟,想來應該更容易接受,更容易溝通,完成大計!
身為九五至尊的仁尊皇姫隆開了口,一干臣子也只能遵命。
只有威王劉無病有些疑惑。
按理說,他這第一策,乃是浩浩蕩蕩的大勢陽謀,只要實行下去,哪怕是派一小吏,離親王姫原也得照辦。
為什麼要派大國師宇真去呢?
威王劉無病有些想不通。
松州的蟲妖一族,仁尊皇姫隆當場交待給了大首祭東陽離歌,命他集整祭司,對付蟲妖。
唯一麻煩的,是第三策。
以二十萬左右的王牌部隊,選擇一名統帥,總管吳州各地地方部隊,殲滅吳州虎妖。
威王劉無病推薦的人選,是北海都督葉真!
但對於這個人選,仁尊皇姫隆卻並不滿意。
究其原因,不明說,眾人也清楚。
北海都督葉真,近年來越發強勢,若是再讓其掌握海量兵權,就足以讓仁尊皇姫隆忌憚了。